> 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刺激政策,近了!
详细内容

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刺激政策,近了!

时间:2022-08-04     人气:892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近年来,各地关于家电消费补贴陆续推出,北京、广西、郑州、武汉等多地率先推出面向家电的消费券,促进家电市场复苏,刺激家电消费......

近年来,各地关于家电消费补贴陆续推出,北京、广西、郑州、武汉等多地率先推出面向家电的消费券,促进家电市场复苏,刺激家电消费,鼓励用户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在各城市的补贴活动中,绿色家电、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是核心产品。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6家企业开展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目标回收总量达1696万台,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4大品类。6家企业纷纷以“绿色回收+换新补贴”双重优惠让利用户。

再往前追溯,2007起,我国先后推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产业政策推动家电市场,在这一轮家电普及高峰中全国共销售新家电9248万台。这波热潮至今已有15年之久,我国家电市场进入存量阶段,规模化更新换代窗口期到来。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和用户需求,新一轮家电刺激政策与以往大有不同。

在“双碳”背景、三年疫情影响下,健康生活、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家电绿色化、健康化、舒适化趋势明显。与过去促进农村家庭家电普及不同,此次政策立足于推出更多满足不同需求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服务于用户健康舒适生活,持续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家电的消费需求。

在此次吹风会上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和家电生产、流通、回收等企业的作用,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方式,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业内人士预测,区别于上一轮中央财政承担的家电补贴政策,此次全国范围内统一大规模补贴概率不大,补贴政策的落实将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和条件。比如今年上半年在深圳、太原、贵州、石家庄、青岛、连云港、无锡等地陆续推出的不同力度的家电补贴,推动疫情后家电市场复苏,提振了市场和行业信心。

不仅仅是消费补贴的发放,为更好地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若干措施》也强调了乡村家电销售、配送、维修、回收网点等建设工作。未来将从推进全链条服务标准化、培育售后服务领跑企业、推动售后维修服务进社区、进商场、进平台、培育家电领域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四方面来提升消费者绿色家电售后服务体验。

与过去从无到有不同,新一轮促进政策关注到了从有换新过程中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问题,包括行业相关规章、体系的制定与完善,回收网点建设,多元化回收企业培育、生产回收拆解利用的链条打通,不仅要绿色消费还要绿色回收。此前确立6家目标责任制企业后,相关案例、经验和方法将推广开来,引导更多家电生产企业参与责任制行动。

另外,为用户创造智能家电使用条件,5G和千兆网继续实施覆盖的同时,将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扩大智能家电的应用场景。最后,在绿色智能家电走进千家万户时,也在推动绿色家电评价标准的完善和认证范围的扩大,而关于品牌间、品类建的互联互通问题,或将由相关行业协会携手制定形成跨行业、跨品类的综合标准,从顶层设计上实现真正的智能家居。

虽然,具体条款细则尚未公布,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轮家电政策覆盖更加全面,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动整个家电产业链的绿色升级。

(文章来源:艾肯家电网)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事件:2022年7月制造业PMI为49.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

    第一,制造业供需两端同步走弱。外需增长也有所降温。不过,2021年以来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表现一直偏弱,与实际出口增长情况存在背离,其原因在于PMI的样本分布主要基于行业对GDP的贡献,与行业在出口中的占比不尽相同,而疫情后中国出口的结构特征较为鲜明。从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来看,7月上中旬中国出口表现或依然稳健。

    第二,制造业原材料及高耗能行业是主要拖累。食品饮料、专用设备、汽车、运输设备等行业PMI高于52.0%,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纺织、能源、黑色等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是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势头较强,而部分工业原材料行业受经济增长预期切换影响而开启去库存,对7月制造业整体景气产生了明显拖累。

    第三,制造业原材料价格指数大幅回落。7月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调整,铁矿石、螺纹钢等黑色系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价格波动也是相关原材料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导致下游企业观望情绪加重,采购意愿减弱)。根据制造业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PPI环比的相关性,预计7月PPI同比在4.2%左右,较6月的6.1%显著放缓。

    第四,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明显转弱。分行业来看,纺织、能源、黑色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连续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印证了其景气度下降主要源于增长预期弱化导致的库存去化。7月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呈现出主动去库存特征。

    第五,服务业需求再度收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这些行业的深蹲反弹仍在持续。但保险、租赁及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回落,位于收缩区间。

    第六,基建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建筑业加速修复。7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进一步上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处于高位。且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显著下降,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也对建筑业复苏起到了推动作用。

    7月制造业景气下滑,受到纺织、能源、黑色行业的拖累较大。近期黑色领域商品价格呈现反弹,且库存压降幅度已然较大,预计生产有望逐渐恢复;能源领域价格亦有所回升,二者对PMI的压制有望减轻。从建筑业PMI的持续恢复来看,基建投资的实物工作量正加速形成,对总需求的拉动或将强化。但从7月服务业PMI回落来看,疫情防控仍对经济复苏形成一定压力;7月制造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再度下滑,服务业环比持平,三者绝对水平仍低于今年2月,稳就业依然面临挑战。总体而言,经济复苏仍在延续,但势能有待加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阅读全文
  • 尽管很多人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和准备,但这一刻真正来临时多少还有点措不及防,2022冷冻中国空调行业在渡过了上一个冷年恢复性增长之后,又一次进入了一个下滑通道;相较于2020年度下滑,2022年度产销规模的同比下降趋势则显得更为严峻,因为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无论出货量还是零售量都开始滑坡,就连之前向阳而生的出口市场在2022冷年也掉头向下。

    产销规模的下降并没有抑制中国空调行业的变革动能,相反,当国内外市场步入愈加惨烈的存量博弈阶段之后,产品结构的升级、品牌格局的分化、渠道形态的变革、价格体系的变动等等在2022冷年让人眼花缭乱。有些是企业主动的调整举措,有些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有些则是错综复杂的行业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发酵后的产物。更令人堪忧的是,短期内空调行业很那再续高增长行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当然,一个行业生态的演变,不能仅看整体规模指标,略显苍白的数据背后,也有着积极乐观的红利空间。

    内销出货总量同比降幅超6%

    其实,2022冷冻年度的开局并不好,从去年8月份至12月份,国内市场每个月的月度出货量都呈同比下滑的态势,连续五个月的下滑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材料成本的持续高涨让整个行业从供应链到制造端乃至渠道端,都谨小慎微地进行排产和提货。

    进入2022自然之后,尤其是在一季度,行业内爆发出了一波出货高潮,涨价举措及价格高企的预期,刺激了渠道体系在旺季到来前进行大规模蓄水,这也一举扭转了之前连续下滑的势头,只是对整体规模并没有起到关键的改变作用。随着3月份疫情散点式出现,之后的两个月行业承压过重,更是打击了厂商对未来的信心,产销规模的下降便显得顺理成章。

    据初步统计,整个2022冷冻年度国内空调市场的出货量同比降幅超过了6%,要不是旺季阶段即从5月底至7月底全国市场出现暴热天气,直接拉动了各个区域终端市场的爆发,同比降幅会更大。即便如此,2022冷冻年度国内空调市场的零售量同比依然下滑,2022年1至4月份的零售降幅当时接近30%,之后的三个月被抑制的需求集中释放之后,同比降幅因为而大幅收窄。

    回顾一下国内空调市场过去五年的发展,五个年份内有三个年份是呈同比下降的状态,这表明内销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化平台周期,8000万套至9000万套这样一个出货存量规模将成为整个国内空调市场的基础支撑。需要指出的是,内销出货量下滑本质上与疫情没有全面关联作用,后者只是在一定的阶段加速了市场下滑的幅度。

    出货均价同比大幅增长

    其实我国空调行业出厂价格上升趋势的形成,从2021年第一季度末期开始,国内空调市场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持续型的价格上涨通道之中,至今年6月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出货还是零售,内销市场的价格出现了连续十六个月的同比上涨,这在中国空调产业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上属实非常罕见。

    出货均价上升的直接推动力还是在于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扬,转折点便是2021年的3月底,去年新春过后,铜、铝、钢材、塑料粒子等等与空调产品制造相关的绝大多数材料价格不间断攀升,铜价曾经一度跃进至每吨7万元以上。除了材料成本之外,包装、泡沫、物流等其他环节的成本同样在上行,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工厂不得不通过上调价格来缓解这种压力,直至2022冷冻年度结束,价格一直未有回落。

    而从2021年底开始,主导品牌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在着力推动中高端产品的出货占比的同时,大幅缩减中低端产品的出货量,尤其是对高端品牌的推广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对家用中央空调等品类的拓展资源同样增加,这种结构上升至出货均价出现大幅上扬的间接力量。

    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大背景下,国内空调市场的供求矛盾其实已经被大幅激化,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调配作用失效。出货端价格的上升直接推动了零售端价格的向上。今年6月份国内市场线上体系的平均单价已经达到了3000元以上,而线下的平均单价突破了4000元。

    2022冷冻年度国内市场均价的上浮,是成本推动和主导企业结构性调整的结果。即便是当下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巨幅下降,但这种状况传导到制造端再到终端,还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行业的价格体系依然会维持在高位。

    品牌格局头部效应弱化

    这是国内空调市场在过往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的现象,没有一类充分市场化的产品总是能够保持连续不断的增长,空调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在近年来表现得更为频繁,但是既往每次年度出货量同比下降的背后是主导品牌群体的占比提升,也就是说头部效应越来越强,而在2022冷冻年度出货量下降的同时,二三线品牌的整体占比却出现了上升,头部效应在过去一年出现了弱化。

    致使这种状况出现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二三线品牌的出货量在2022冷冻年度都出现了增长,而且增长幅度都不小。奥克斯、TCL、海信科龙、长虹等等这些品牌的出货量同比增幅都很大。中小品牌的同比增长速度更快,夏宝、美博、盈田、韩电等等这些行业锐进势力的出货量规模几乎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一方面,国内市场无论是存量还是整体需求都很大,存在着合适的出货空间;另外一个方面,头部企业在2022年度主动进行的涨价举措和产品结构升级策略,给后续品牌让渡出了空间,尤其是在消费分层乃至消费降级越演越烈的当下,下沉市场的需求被放大,消费用户对空调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变高。

    在这样一种竞争及消费环境下,中低端产品、低价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尤其是2022冷冻还有一个特殊状况,那就是旺季阶段的消费需求量集中井喷,应急需求较大,这类需求同样偏向于中低端品类。整体而言,是主导品牌的价格和产品策略变相地提升了二三线品牌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提升了迎合了时下的消费需求趋势。但是国内市场的需求主导依然集中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站在更为长远的角度,消费升级的空间更大,而很多企业出货量的增长也并非是自有品牌受市场青睐,而是OEM和ODM带来了丰富的生产订单。

    未来规模化增长压力重重

    现阶段各个空调企业都在进行2023冷冻年度的开盘,由于旺季阶段市场需求旺盛,渠道资源相对丰富,新冷冻年度起始阶段的出货量在去年低基数效应基础上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幅度,尤其是华南市场在7月份出现旺销之后,各个区域市场都经历过了利好天气的刺激,这种需求会延续到新冷年进而带动出货量在8月份及后期的充分释放。

    只是从中长期看,国内空调市场的几乎没有可见的规模化增量空间。先来看一组数据,2022年1至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2.2%,其中住宅面积销售同比下降26.6%,住宅竣工面积下降了20.6%。这些数字从相关产业外部机会方面已经勾勒出了两三年之内空调市场的整体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旺季阶段需求的爆发,除了将之前被疫情抑制的需求消化之外,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后期的消费资源,空调行业历来就有“大年之后是小年”的经验规律,尽管整个2022冷冻年度不是大年,但是2022年夏季阶段是一个“大旺季”,更新换代、以旧换新终究还是内销市场的核心路径。

    当然,一些细分领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升级红利,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新风类产品,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风空调在线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0%以上,线下的销售规模同比增长幅度超过了20%。另外,特殊场景下的制冷需求例如穿戴式空调已是崭露头角,电梯空调、厨房空调、车载空调等等都成为了后期各个空调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方向。

    即便是2022冷冻年度之前几年连续增长出口市场,未必就能够大幅缓解中国空调产业的产能压力,随着材料成本的下探、商业场景的分化、线下渠道的再被重视、利润与规模的均衡,行业主导品牌的策略也将随之而变化,届时竞争博弈或许会呈现出新局面,这个局面之于二三线乃至中小品牌就未必如2022年度如此利好。

    (文章来源:艾肯家电网)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