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地区上调水泥价格,今年行业重在稳定市场
详细内容

部分地区上调水泥价格,今年行业重在稳定市场

时间:2022-02-18     人气:5872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上涨原因包括上游原燃材料持续上涨、国家能耗双控以及错峰生产等因素。另据中国水泥网监测......

 继2月7日安徽沿江等地宣布熟料价格上涨30元/吨之后,云南多家水泥企业通知2月11日起上调各品种水泥价格50元/吨。


在调价通知函中,云南多家企业表示,上涨原因包括上游原燃材料持续上涨、国家能耗双控以及错峰生产等因素。另据中国水泥网监测,江浙长三角地区受熟料价格回涨带动,主要厂家或有较强的涨价意愿。福建一些企业恢复性上调水泥价格10-20元/吨,主要企业或将开始尝试推动上调水泥价格。


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上周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报收169.44点,环比下跌0.43%,同比涨幅缩窄至13.21%。受低温天气以及错峰生产等影响,全国水泥行情仍然偏弱运行。


煤炭价格或有影响


天风证券的统计显示,过去13年,水泥价格开始上涨时点基本在 3 月份,最晚是节后 46 天开始上涨,最早是节后 15天。


对于此次云南地区多家水泥企业在正月十五前就率先调整价格,有业内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煤炭价格的高位震荡或传导到部分地区的水泥市场。


 上述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云南市场水泥需求大幅降低,加之燃料等成本上涨,水泥价格也随之大跌。去年云南省水泥行业产品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减少15%,利润降低50%以上,部分企业逼近亏损边缘。


今年1月初以来,煤炭价格出现一波上涨行情。Wind数据显示,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平仓价在1月4日出现近期最低价后,从788元/吨上涨到1月25日的1007元/吨,随后继续上探到2月9日的1105元/吨。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下旬与1月中旬相比,煤炭价格均有上浮,其中普通混煤(4500大卡)价格上涨14.5%,山西大混(5000大卡)价格上涨13.3,焦煤(主焦煤)价格上涨1.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手,安排部署持续做好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工作,并对监测发现的部分煤炭价格虚高企业进行了约谈提醒。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其他地区尚未有上调价格冲动。特别是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大部分地区企业仍处于停工停产,短期内价格不会出现明显变动。


“水泥需求一般在元宵节之后恢复,近期水泥价格调整空间有限。”天风证券分析师鲍荣富认为,当前雨水天气会对市场造成一定扰动,加之年前全国水泥企业库存 62%,库存压力不大,水泥价格跟涨可能性不大。专项债提速、财政前置和重大项目或对需求提供支撑,预计三月上旬水泥价格或开始上涨。


而从水泥板块指数来看,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年初至5月30日水泥旺季结束,水泥指数最大涨幅的平均值为 35.3%。鲍荣富表示,今年稳增长重要性提升,宏观环境更为有利,但年初至今水泥指数最大涨幅仅 8.8%,因此后续上涨空间仍存。在2022 年上半年旺季结束之前,水泥股的回撤风险较小。


行业需求仍面临下行压力


回顾2021年,受煤价上涨、能耗双控、双碳要求、房地产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水泥行业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水泥行业营业收入10754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1694亿元,同比下降10%。


今年水泥行业将如何走?中国水泥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最重要的是稳市场,在稳定效益和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市场的整合。


去年7月出台的新《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熟料产能新增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约束。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新投产21条熟料生产线,合计产能3199.2万吨,较同期下降18.9%。这也意味着,龙头企业只能通过整合兼并来实现产能扩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2月9日,水泥龙头天山股份(000877.SZ)披露定增方案,向16名投资者合计发行3.15亿股A股股票,募资总额42.47亿元。获得配额的公司中,出现了海螺水泥(600585.SH)、冀东水泥(000401.SZ)、上峰水泥(000672.SZ)等多家水泥上市公司的身影。在孔祥忠看来,目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行业龙头的强强联合,可以很好的提升行业信心,优化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声音认为,1月社融等资金加速投放,可以有力支撑对基建水泥的需求。但是从长期来看,地产行业今年仍大概率面临下行压力,天风证券预计今年水泥需求下滑幅度或在5%以内。西部证券也认为,受政策影响和低碳要求,行业供给偏弱,产能总量发挥将继续受控。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水泥行业集中度整体不断提高,去年CR10达到58.7%。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水泥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整合兼并。孔祥忠认为,水泥行业的深度竞合成为趋势,既是对市场释放信心,也对提升行业利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多家机构对今年水泥行业利润空间仍持有信心。申港证券表示,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水泥板块配置价值凸显。西部证券认为,主流市场价格有望保持坚挺,行业效益或继续保持稳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阅读全文
  • 1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以10.8万件位居投诉量榜首位,同时,在该类投诉中,涉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量高于质量类投诉(见《中国消费者报》2022年2月9日2版)。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家电服务业小而散的现状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匹配,家电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与服务人员能力和素质有差距等原因造成消费者对家电售后服务满意度不高。


      投诉量大与保有量相关


      “家用电子电器投诉量大是常态,在中消协发布的投诉统计分析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常居高位,但这和几十亿的保有量相比,投诉率并不算高。”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鲁建国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居民家中家用电子电器的保有量持续快速攀升。如每百户居民拥有空调数量从2015的81.5台增长到2020年的117台,增长率为44.42%;每百户居民拥有热水器数量从2015年的71.2台增加到2020年的90.4台,增长率为26.96%。鲁建国认为,在质量强国战略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家电产品质量特别是知名品牌的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市场上仍然有部分假冒伪劣产品存在。同时,随着线上市场快速发展,这部分产品也在向线上转移扩散。因此,在对产品产销加强监管的同时,有必要加强质量管理的规范发展,加快质量认证制度的推广速度。


      此外,鲁建国指出,仍然有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只重价格、忽视品质和品牌,这也给了假冒伪劣产品以可乘之机。因此,有必要加强消费教育,提升消费者的品质和品牌意识。


      售后服务投诉占比最大


      记者查看中消协《2021年全年受理投诉统计表》看到,家用电子电器类售后服务投诉占比最大,为45219件,在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总量中占比为41.7%;质量类投诉为30905件,占比为28.5%。


      据中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家电服务类投诉主要涉及小家电维修难、部分智能家电维修成本高、家电售后上门检查或维修不及时、不能在承诺的期限内修理完毕,还有免费安装设陷阱、维修收费混乱、质保期内不留维修记录、非品牌维修冒充品牌售后、高额收费及部分商家不落实延保服务承诺、推销“延保”时与“三包”混淆、“保修”并非免费“包修”等。


      例如,2021年春节前,贵州省毕节市消费者邹先生在威宁县某商贸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台智能冰箱。2021年5月,邹先生在使用冰箱过程中发现制冷功能失效。经多次联系售后服务,售后师傅第一次上门维修,冰箱还是不能制冷;第二次上门维修,售后修理人员剪除了冰箱内的两条管子,冰箱能制冷。但邹先生对该治标不治本的维修方式不满意,向商家提出换货要求,遭商家拒绝。经威宁县消费者协会调解,经营者同意为消费者免费更换同款全新智能冰箱。


      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秘书长赵捷分析认为,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居家时间增多,生活电器销售量大幅提升,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多,但企业的服务供给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同时,这些产品很多是新产品,还有不少是智能产品,但售后服务人员的技能、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有待加强。


      “近两年高端产品的销售在大幅提升,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清洗、保养需求也大幅增加,但是很多服务企业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安装维修上,无法为不同的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也让不少高端消费者不满意。”赵捷说,此外,一些智能化产品由于操作相对复杂,让消费者误认为产品故障,以及整装厨房中单品维修时的拆装难题等,都可能引发消费者投诉。


      需安装类产品售后服务问题多


      记者还发现,空调、热水器、平板电视等需要安装的产品,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尤为突出。如空调类产品的售后服务类投诉为3523件,占空调总投诉量的46.8%,产品质量类为1880件,占空调总投诉量的25%;平板电视售后服务投诉2512件,占平板电视总投诉量的50.7%,质量类投诉1438件,占平板电视总投诉量的29%……


      鲁建国指出,安装类产品的售后服务主要由一些安装公司或中间机构承接,其中不同企业间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有非常大的差距,一些企业为降低安装成本,对于安装工人未进行必要的安装培训,更不要说持证上岗,一些零配件也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在一些销售高峰期,安装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也存在差距,同时疫情也对此类上门服务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些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满意度。”赵捷说。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