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家电:新消费场景的下一站
详细内容

小家电:新消费场景的下一站

时间:2022-03-28     人气:848     来源:     作者:
概述: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各类新奇的小家电已成为提升幸福感的“必需品”,更是探索居家生活新场景的“钥匙”............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各类新奇的小家电已成为提升幸福感的“必需品”,更是探索居家生活新场景的“钥匙”。


以陈娜娜为例,作为忙碌的职场人,曾经做饭、洗碗、收拾房间等等家务都是她“生活不可承受之重”,外卖和清扫阿姨是她的“救星”。但是现在,小家电却让她从居家烦恼中解放了出来,在新生活中享受到了更多乐趣。


下班回家,点开手机上自清洁扫地机器人的App就能让它开始工作。厨房里,炒菜机器人正在做着晚饭,香气弥漫在陈娜娜的单身公寓里。吃过晚饭,炒菜机器人开始了自动清洁,客厅的多动能净化器正在安静工作,陈娜娜用吹护机吹干了头发,躺在沙发上,一边用美容仪护肤,一边看着电视。


在小家电的加持下,厨房、客厅、浴室、卧室以及以前最不喜欢的日常清洁,现在对于陈娜娜来说,都已经被重新定义。与陈娜娜一样,许多年轻人都开始探索家中的新体验,过去集中在厨房类消费场景的小家电市场也正迅速通过多个维度向外扩张。


基于对用户生活中新场景的洞察,京东家电小家电品类围绕生活除尘、生活净饮水、环境两季、厨房小电和个护健康五大消费场景,推出12大新趋势品类,包含自清洁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布艺清洁机、加热净水器、空气循环扇、无雾加湿器、多功能空气净化器、空气炸锅、免洗破壁机、炒菜机器人、射频美容仪和吹护机。反馈在消费端的数据则直接体现了对于新消费场景探索的必要性。据京东家电预测,整个2022年,上述12个趋势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将达到350%以上。


消费新场景向上,小家电加速奔跑


在京东家电,小家电成为了用户居家生活消费变革中智能派的代表,也将家电渠道对消费场景的探索拉动到了新的层面。


而从行业端来看,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用户对于品质好物的消费需求急速攀升,多元化的需求拉动了新兴家电市场的发展。80、90后成为了小家电的消费主力群体,同时让新兴家电市场更加聚焦于满足“智能”和“体验”两大需求。


厨房其实是小家电品类最先深耕的消费场景,从榨汁机到原汁机、从破壁机到免洗破壁机,科技不断推进厨房小电的智能化升级,也拉动着行业迅速向前跑。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回家做饭”,但是又苦于洗碗切菜的麻烦时,智能化成为了行业的新风向标,也成为了触发厨房新场景的关键点。


以添可智能料理机食万3.0为例,将油盐酱醋放入机器中,通过点击按钮,自动炒菜机器人就能在程序的处理下开始煎炒烹炸,甚至饭后的清洁也可以通过全自动的方式来完成。在省去了做饭过程中的繁琐后,疲惫了一天的“打工人”可以在家中享受一顿健康的美食,收获在家吃饭的健康和温馨,逐渐远离对外卖食品的依赖。


除了厨房类生活场景和生活除尘场景外,用户对于生活环境、饮水以及个人护理这三大新居家场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京东家电超级新品季中,加热净水器、多功能空气净化器以及美容仪等产品都成为了用户需求的主要增长品类。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和生活理念已经从“盲买”转向了“优质消费”,对于新兴电器的需求正式转入“体验感和品质感”至上,目的是为自己的生活增加更多选择,力求能够通过探索更多的生活新场景来提高生活质量,收获幸福感。


创新向上,渠道与品牌拥抱新场景新科技


用户层面对于生活新场景服务需求的加深,刺激整个家电行业在技术创新等多维度上的不断向前,企业也需要通过拥抱科技来应对新的挑战。


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对于新消费场景中的产品功能开发、外观设计、技术迭代以及体验优化成为了行业的新准则。数据显示,能够将品质与美学设计完美融合,同时以技术为基础提升使用感、减少能耗的小家电,正成为新消费场景下的新宠。


产品侧的创新集中在了技术层面,但难题也留给了品牌:在种类繁多,同质化严重的小家电市场中,如何才能知道哪些技术升级是用户急需的,以及怎样才能让产品脱颖而出呢?


京东家电“超级焕新计划”成为了品牌跳出“低质低价”价格战的重要帮手。


科沃斯电商中心销售总监吴志强在采访中曾经提到过科沃斯与京东家电合作进行优质家电推新时的感受。在他看来,通过与京东家电的默契合作,品牌不仅在上新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平台提供的支持,同时也将科沃斯高品质生活选择的消费理念传递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通过平台感知到家电带来的生活新选择。


基于京东家电技术与供应链支持,以及在品牌售卖过程中的全链路支持,很多家电企业在智能化领域发力时有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同时开启了与消费者更加积极的沟通。这套经过数年能力积累、沉淀下来的全链路解决方案,让企业可以加快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在行业中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相较于技术基因更强的创新型企业,老牌小家电找到变革突破口似乎更难。比如懒人经济蓬勃发展以来走红过一轮的破壁机和空气炸锅等“传统”小家电,行业内无论是从外观设计还是产品价格,战役打了一轮,品牌与品牌,产品与产品之间还是同质化严重。


相对成熟的垂类有创新的可能吗?


京东家电通过对年轻消费者的深入理解和数据调研,以及平台搜索等趋势的分析,洞察到了年轻人虽然已经不会将“下厨”当作一个负担,但“清洗”却仍然是令他们头痛的厨房项目。同时,少油少盐,低脂低糖等健康饮食也一度成为了用户走入厨房的关键词。根据用户侧需求的转变,京东家电在与品牌的合作中开始主动拥抱能够满足用户不用清洗、健康饮食的小家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烹饪最优解。免洗破壁机、炒菜机器人等厨房消费场景的类别深挖,为品牌提供了产品升级的创新点,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生活新场景需要的选择。


小家电向上,京东家电上新


当下的小家电领域,消费者已经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阶段毕业,迈向了通过“用什么”、“怎么用”来体现个人价值的时期。居家生活新场景催生出新需求,让用户对切实改变生活方式的新品有着迫切的期待。


看新方向、造新趋势、上新产品,已是行业生态各方向前走的必然趋势。


传统家电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介于传统家电和日常消费品之间的小家电,或者说消费家电,因其应用场景更细分、面向人群更新潮、产品迭代更智能化等特点,成为打破过往家电产品同质化、深耕未来创新和智能化的关键突破口。


京东家电通过“超级焕新计划”推出新兴家电品类与产品,打破了传统家电市场存量博弈间的平衡,意在让新场景、新需求下的高端品质消费活跃起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作为京东家电产品推新策略稳步落地的重要一环,在近期京东家电超级新品季中,12大趋势小家电品类和五大消费场景的细分让品牌侧和用户侧看到了小家电的更多新可能。


据京东家电官方介绍,3月24日晚8点-3月25日,在京东APP搜索“生活总有新选择”就可直达新品季活动会场,让消费者在众多新趋势品类好物中看到未来生活的构想。


无论是对于用户需求洞察的完善,还是通过用户洞察反哺品牌创新性,我们看到京东家电正逐渐在平台中为小家电行业构建一个有效的生态闭环,以推动整体行业迈入注重体验性和科技感的新阶段,也让消费者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新场景,拥有更多的生活新选择。


(文章来源:家电圈,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真正重要的不是电视机,而是电视机上播放的内容,中国人民看电视的习惯,是数十年的基础设施和内容建设培养出来的,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社会资源财富,其商业逻辑在此基础上才得以成立。互联网时代之前,电视作为传播效率最高的媒介,曾带来异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到了今天,其内容的局限性却让消费者很难找到必须看电视的理由了。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720P到4K,从单声道到全景声……自诞生以来,电视数次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大步迈进,使得硬件技术已经接近天花板,变革已转向智能化。可以说,智能电视与传统彩电已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了,虽然它们保持着相似的形态和家庭生态位,但功能和承载的内涵已经在某个时刻分道扬镳了。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手机厂商纷纷入局智能电视,小米、红米、华为、荣耀和OPPO等,无一不是在智能家居领域有野心的玩家。在笔者看来,手机厂商的智能电视之争已经上升到另一个维度了。


    手机厂商抢滩智能电视


    从乐视开启智能电视时代以来,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智能电视的整体渗透率达到53.3%,可以说,智能电视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水平了。


    但目前看来,大屏内容生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随着时间碎片化、生活原子化及老人上网等趋势的蔓延,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群体似乎越来越不需要智能电视了,以至于在市场基本饱和后,其总体出货量开始连连下滑。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视品牌TOP7合计出货量只有1464万台,同比减少16.1%,有线电视的实际用户数量也在缩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19年,2.39亿、2.23亿、2.20亿、2.14亿和2.12亿户。TCL在2019年公布过的一组数据也显示年轻人打开电视的频率越来越低:2017-2019年,电视机的日开机率从70%下降到了30%。


    相对的,2020年全国制作电视节目时间328.24万小时,同比下降5.02%。与此同时,短视频却在大量收割这些消费者空闲下来的时间,就连中老年人也逐渐被快抖吸引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9.34亿,使用率90.5%,人均单日短视频时长达到87分钟。


    这种因基础的物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得电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陷入尴尬境地:技术在进步,但是需求在缩水,致使产能无法落地。于是,“电视”这种事物要么消亡,要么发展为新的事物——智能电视很幸运,其转型的契机正是萌芽于2012年的“全屋智能”,这也是手机厂商入局智能电视的根本原因,它们看到了商业价值。


    就智能电视本身来说,其商业价值可一分为二:一种是来自消费者的,另一种是来自消费者集聚后产生的。简言之,前者是硬件收入,后者是增值收入。硬件决定智能电视的成本价格以后,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以及消费者集聚产生的注意力资源,构成了企业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盈利凭证,但具体应该给它定什么价格,还是要由企业的商业策略决定。


    无论互联网时代前后,商业广告的逻辑起点都是集聚社会资源(资本化)后售卖(货币化)。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资本化和货币化与消费者“熊掌与鱼(低价与无广)不可兼得”的取舍之间的相互博弈,使得智能电视出现两条基本路径,即高价与平价。


    二者在入局的手机厂商里,让人立刻就想起来的,是小米与华为。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们将前文所述的那种博弈简化为“硬件价格与广告多寡的抉择”的模型,进而讨论高价路径与平价路径的特点。


    华为智慧屏看重场景渗透


    华为的旗舰产品总给人以高价的印象,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其智能电视旗舰“华为智慧屏V98”售价29999元,虽然价格相较于其他品牌如三星、索尼等同尺寸产品低很多,但在一众跨界而来的手机厂商中间,已经算是“奢侈品”了。原因在于,华为不止需要智能电视本身的利润,还需要用它来培养新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


    虽然彩电行业整体处在低谷期,但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电视正在以65英寸为分界线由小尺寸逐渐向大尺寸进化,其中65英寸智能电视市场份额达到21.8%,同比增长3.9%。也就是说,“大屏”或是某种趋势,那么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中,重新思考基于大屏幕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就成了重中之重。


    在“全屋智能”的思路打开以后,智能电视已经变成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彩电的事物了。从原理上讲,华为基于硬件和Harmony OS,强化了智能电视娱乐中的公共属性和社交属性,同时加强了物联网在其中的应用,使其能在硬件层面实现不同功能的联动,主要服务对象是“消费者”,重新强调人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基于这种“人本思想”,智能电视从使用场景到交互方式,都已经在软硬件的加持下,有了全方位的升级。在华为的设想中,智能电视是全屋智能中影音娱乐系统的核心,包括但不限于沉浸式家庭影院、大屏K歌和AI健身——这也是华为早早就将智能电视称作“智慧屏”的原因。


    毫无疑问,提供的服务越多,可供收取费用的增值项目就越多。华为智能电视除了最基本的影视库需要根据不同的平台收取不同收费外,AI健身、K歌功能和通话服务都需要另行购买。


    但是,华为在智能电视中添加的广告或许会在提供上述服务时,破坏消费者的使用体验。《2021年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调研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有59.09%最看重“是否有开关机广告”,有72.73%对开机广告表示“一秒都不能忍”。因此,华为在后续完善全屋智能的过程中,应当重新思考“广告”与“增值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


    小米侧重性价比


    小米系产品一直是高性价比的代名词,如2021年8月10日,小米在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新品“小米电视6 OLED”,其“55英寸4999元、65英寸6999元”的首发价格大幅拉低了OLED电视的行业最低价,再次坐实“价格屠夫”的称号,掀起了OLED电视的又一轮“价格战”。


    与华为相比,性价比是小米的生命线,因为其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是“大量获客后盈利”。其过程具体如下:首先,使用性价比极高的硬件大量获客。这个硬件往往是小米系手机,所以大多都深度绑定MIUI系统,截至2021年12月31日,MIUI全球MAU达到5.09亿,同比增长28.4%,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4.34亿,同比增长33.6%。


    其次,依靠较为便利的物联网生态,吸引消费者入坑其他高性价比的AIoT硬件,如手环、音响和智能电视。从小米财报中得知,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到880万,同比增长40.4%,与此同时,小米电视出货量逆势增长,达1230万台,已连续3年全国第一。


    最后,依靠其他增值服务完成盈利的闭环。但在这样的商业逻辑下,必然出现两个结果:一是高销量,二是低毛利。一锤子买卖使得小米智能硬件的毛利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但资本市场的压力又要求小米必须寻求利润的上涨,这些智能硬件数量如此庞大,那就更需要一个“水库”来释放盈利的压力,因此添加广告、收会员费等“增值业务”对小米有天然的吸引力。


    这样的商业行径只在表面,即价格层面对消费者友善,在购买行为结束后,消费者立刻就感受到“高性价比”背后的代价,黑猫投诉上关于“小米电视”共有3450条结果,相对应的是“智慧屏”的346条结果——在经历整改后,小米智能电视终于能够用“返回键”退出广告了,全部产品中只有一款OLED屏幕的小米电视没有广告。


    不得不说,小米电视虽然使用高性价比获得了暂时的辉煌,但智能电视与其他智能硬件间的联动还是不如华为的harmony OS。在智能电视行业整体处在衰退期的当下,手机厂商相较传统玩家没有技术上的优势,那就不得不从侧面突围。全屋智能是好的方向,小米在这方面也是布局颇深,因此小米应当基于智能家居重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高价路径”和“低价路径”这两个名词并不能完全阐释其内涵,实际上只是对不同商业策略显著特征的描述。便宜不代表一定有广告,OPPO旗下4款颇有性价比的智能电视均没有广告;同理,昂贵也不代表一定没有广告,小米旗下的“透明OLED电视”售价49999元,但同样有开机广告。只能说有广告的不一定便宜,没有广告的通常贵。


    全屋智能拯救智能电视?


    如果说早期智能电视的推出是为了抢占客厅经济以便抢占流量,那现如今,其更是成为了智慧家庭场景布局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被看作是智能控制中枢,“围绕智能电视,可以构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链,进而打造场景化生活服务”。于是问题来了:有多少消费者愿意用自己的隐私和注意力资源换取生活的便利?如果愿意,那么广告应当侵入到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消费者对自身隐私的认识和对自身权益的取舍,以及智能电视厂商对用户使用体验与广告收益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但实质上是“谁来支付费用”的问题。


    短期来看,高价与平价两条路径,会由“谁来支付费用”决定发展得更顺利。简单来讲,就是在构建全屋智能的应用场景中,消费者购买高价智能电视的意愿高涨,支付了比广告主更多的费用,那么智能电视厂商为了保护收益就不能不想办法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相反,相关企业就会保护已有的广告收益,购买平价智能电视的用户就必须接受广告的进一步泛滥。


    3月15日,中消协发布了“2020-2021年度消协组织维护消费公平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了关于智能电视的相关问题。截至3月14日,黑猫投诉平台有关电视的投诉就多达33858条,其中关于开机广告、虚假宣传和自动扣费的投诉占七成以上,且大多发生在近两年——可见消费者其实是厌烦无休止的广告的,但广告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长期来看,社会资源资本化与货币化将加大加深,买卖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会进一步发展,因而智能电视的两条路径会并存。前文已经说过,无论互联网时代前后,商业广告的逻辑起点都是集聚的社会资源(注意力资源)的资本化与货币化,只不过今天的智能电视厂商同时整合了音视频资源,因而有权分润广告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始终希望以小的代价获得多的服务,但不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在这种差距中,商业广告也就有了生存空间。由此可以判断,只要还有贫富差距,那么以智能电视为代表的“内容+广告”型商品,就会以高价和低价两种面貌继续存在。


    综上所述,牢牢占据客厅生态位的智能电视,虽然在“全屋智能”设想中属重要一环,但其实并不因整体变化而彻底改变,广告该有还是会有。简言之,在“便利+隐私+安全”的全屋智能三角模型中,广告与低价是相悖的,只不过依照各企业商业化策略的不同,广告会因花钱多少而增减。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阅读全文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如今对于家电产业来说,可能就是“五年河东、三年河西”了。


    因为,很多家电企业,特别是空调为主业的家电企业,如今在家电零售渠道的变革中,从当初的全面网批、全面新零售化转型后,又在面临着新一轮的快速回归。核心点就两个:一是,回归线下代理商群体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二是,重新借助各个区域市场上强势商家的分销力量。


    那么这一轮的重返线下、回归代理,会是未来家电产业经营变局的一个趋势吗?对于众多家电企业和地方家电经销商来说,还能回到过去那种商业的周期吗?这到底是空调等少数重安装、季节性、周期性品类的情况,还是家电行业转型变革过程中的阶段性转移?


    日前就有多位经销商向家电圈透露,探索2年多的格力电器新零售变革,进入2022年后又出现新的变化,格力空调已经再度回归原有的区域销售公司主导销售模式,董明珠过去2年直播带货探索的“工厂到零售门店、不再层层批发、不再压货”新零售模式虽然没有宣告结束,但现在各个省的销售公司开始主掌当地市场的商家经营,未来是不是会继续压货就很难说了。


    在格力空调的经销商说,“目前我们还是在与销售公司对接,也能在线上的格力董明珠店提货,但并不是直接对接工厂而是要跟销售公司的统一行动,包括阶段性促销、政策性提货。但省一级的代理商确实没有了”。


    与此同时,最早在空调行业探索新零售变革,并推出“工厂直卖”模式的奥克斯,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回归线下,并加速探索“区域合伙人”新模式,包括不少格力空调曾经区域代理商,以及汇通达等地方性家电经销商,都在不同区域市场上成为奥克斯空调的操盘手。奥克斯的线上虽然还保持着稳定的经营,但是线下的区域代理模式则成为企业在未来经营突破的新支点。


    对于这一变化和趋势下,有浙江区域的地方商家还向家电圈表示,“目前我能感受的情况是,一些合资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这些年相对保守,还是采取典型的线下渠道、区域代理模式,但好处是市场份额每年都在增长,而且商家也能赚到钱;但是一些大企业搞直营、新零售转型折腾半天,市场份额其实被抢走了不少,不清楚他们未来如何平衡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关系”。


    过去几年,一些来自空调等品类的家电企业们,也曾高调地推动“新零售”、探索“工厂直营”,从而去代理商、去批发商,甚至不再让经销商和零售商“压货”、“吃货”。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不少家电企业发现,新零售,或工厂直卖变革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减少环节和流程,增加终端零售商的利润,增加企业对于市场的掌控能力。不过,因为一些企业缺乏持续性的投入,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拉力,以及面对不同渠道的综合平衡能力,最终导致“工厂直卖”难以持续,特别是在更多企业强势布局线上之后,优势就不明显。


    由此来看,这一轮的家电业“重返线下、回归代理”背后,是家电产业的相关企业们,根据自身的实力、追求,以及策略而做出的选择。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新零售、互联网直卖并不适合所有家电企业,同样也不是线上电商平台的价格就一定比线下便宜,也有很多线下门店的卖货价比线上网店还便宜,这没绝对。


    所以,对于家电产业来说,无论是有头部企业纷纷加码新零售、发力下沉渠道门店,还是有头部企业选择回归区域代理、谋求区域分销操作,都是在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段和方法。同样,这也不代表新零售不香了、实体又复兴了,而是在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


    (文章来源:家电圈)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