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业加速绿色转型 水泥价位创历史新高
详细内容

建材业加速绿色转型 水泥价位创历史新高

时间:2022-01-23     人气:871     来源:     作者:
概述:2021年,建筑材料行业主要生产指标、效益指标同比保持增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建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和市场分化较为明显......

2021年,建筑材料行业主要生产指标、效益指标同比保持增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建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业和市场分化较为明显,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能耗“双控”政策实施等增加了建材行业的波动性。


展望2022年,建材行业将全面进入以绿色低碳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年宏观市场需求预期保持稳定,为行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行业保持平稳运行


“2021年,建材行业克服了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限电限产等影响因素,保持了平稳较好发展态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介绍,预计2021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利润总额达5300亿元,同比增长12.1%;产品出口金额超4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1年,建材行业全年运行呈现波动态势。记者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获悉,2021年上半年建材生产活跃,但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行态势较为明显;2021年下半年行业运行波动特征明显,7月、8月受高温、降雨、台风等气候性因素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影响,9月、10月受多地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建材生产有所放缓,但价格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在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31种重点监测建材产品中,有21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其中平板玻璃产量达9.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8.4%;水泥熟料、水泥、石灰、混凝土机械等10种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


从价格来看,2021年1月至11月,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3.5%。其中,水泥、石灰石膏、黏土砂石等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但增幅呈现较大差异。


从行业经济效益来看,2021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建材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2%。其中,水泥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保持增长,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明显。


作为建材主要细分行业,水泥行业2021年市场需求呈现前强后弱走势,全年累计水泥产量达23.63亿吨,保持高位平台期,同比小幅下降1.2%。


“2021年水泥需求像是坐‘过山车’。从年初高位到年终下滑,波动幅度比较大。”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认为,从需求端分析,2021年7月、8月全国多地遭遇特大暴雨,施工和运输受阻导致水泥市场需求减弱;多地疫情反复和项目资金到位不足,致使一些在建工程停工和新建项目难以启动,抑制了市场需求;此外,房地产投资力度减弱无疑加剧需求拉动乏力。


从供给端分析,主要受煤炭价格暴涨影响,水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叠加市场需求下降因素,使得企业经营及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因能耗“双控”和电力紧缺造成多地区限电限产,也对部分地区水泥产能发挥造成较大影响。“预计2022年一季度,南方水泥市场回暖相较北方会更快到来,水泥全年总体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平台期。”孔祥忠说。


2021年水泥需求虽略有下降,但行业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和供给收缩的背景下,水泥价位创历史新高,使得2021年水泥行业利润保持较高水平。”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陈柏林推测,预计2021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将略有收缩,达1700亿元以上。


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2年,建材行业面临的宏观运行环境仍有望保持平稳,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有关专家认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规模稳定,对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形成基础支撑;基础材料产业的稳定运行和汽车、光伏、风电、电子电器等产业发展将为玻璃、玻璃纤维、非金属矿等产业增加动力,预计2022年,建筑装饰装修等消费领域和下游工业需求将实现增长。此外,2022年随着国际疫情形势总体好转,预计会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影响,建材出口额或小幅回调。


“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阎晓峰提出,当前建材行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还不足,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及高端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缺少原创性技术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技创新是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原材料替代率,加快绿色低碳建材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建材行业实现降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朝着这个方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首次以“揭榜挂帅”“赛马”形式组织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产业,攻关水泥、玻璃节能减污降碳技术。


“作为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水泥行业还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问题,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绿色化、数智化转型,持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认为,在构建碳减排体系中,水泥企业应积极向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迈进,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要开展节能降碳行动,全面推广全绿电供应和新技术;利用水泥行业矿山空间大、建筑物分布广的优势,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将水泥产业的投资向下游转移,拉长产业链条。


孔祥忠建议,2022年水泥行业要持续推动市场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引导过剩产能退出;提升水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高度重视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引导市场消费潜力;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加快研发节能减污降碳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技术改造企业;推动企业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大集团实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打造全绿色产业链


当前,建材行业“双碳”发展已加速驶入快车道。阎晓峰提出,2022年要继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材产品。加快打造产品质量好、环境影响小、资源效率高、生态和社会效益优的全绿色产业链,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同时,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和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组织调动行业力量,开展重点领域前沿技术攻关和储备。


为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加快突破。要围绕重大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攻关,培育建材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


其次,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行业发展。通过制定重点领域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指标,建立细分领域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汇聚。


再次,要继续做好标准创新提升,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建材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制造、能源消耗配套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和绿色低碳建材产品评价标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新材料、新装备等重要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核心技术的重点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国际化,提升我国建材行业软实力。


最后,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最新技术动向,打造全球建材“朋友圈”。引导建材企业主动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低碳产品出口。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春节将至,又到了厂商们大促的节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不只是单纯的让利卖货,还包括高额补贴下的“以旧换新”。从2009年到现在,家电“以旧换新” 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然而,很多消费者仍旧对家电这种耐用品保持着“能用就不换”、“能修就先修”的观点,其实我国有相当多的家用电器产品还在“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 “以旧换新”无论从环保还是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有利的举措,那么,家电厂商和回收平台是不是应该考虑到,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需要让这个过程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创新力度呢?


    春节将近 补贴已到


    “今年春节,京东家电将针对空调品类发布高额补贴,不限品牌、不限年限、不限品相,均可享受统一的补贴金额,至高可抵2320元,进一步降低消费者换焕新成本。” 京东家电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而苏宁易购则启动了2022年货节,在以旧换新方面,该平台推出了“万物皆可换”活动,支持跨品类换新,比如iPpone 13至高补贴360元,卡萨帝冰箱至高补贴1050元,海尔空调至高补贴620元。苏宁易购还联合26家银行推出24期免息,至高立减500元。


    除了电商平台和家电厂商们自掏腰包补贴之外,国家对家电“以旧换新”也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实际上,近期相关部门针对家电“以旧换新”已经发布过多条通知。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


    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印发了《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其中在促家电消费活动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支持家电、家具等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以换代弃”活动等。


    覆盖面广 换新量高


    家电“以旧换新”在我国开始于13年前。2009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制定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等9省市试点。


    最开始,这项政策由国家主导,享受财政补贴。据瞭望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家电“以旧换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6月至-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补贴320亿元,年均约150亿元。此后,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和回收平台等主体参与进来,家电“以旧换新”逐渐演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措施。


    在这13年中,家电“以旧换新”已经覆盖了国内大部分地区。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平台3C一站式以旧换新目前已覆盖99个城市,冰洗一站式以旧换新已覆盖31个城市,计划今年拓展至60个城市。在部分非一站式以旧换新区域,提供收旧和送新同时段作业,保障用户体验,目前已覆盖334个城市。


    “在覆盖范围和效率方面,京东家电以旧换新服务现已覆盖全国95%以上的城市和乡镇,在大中城市,最快可以做到当日上门,有效提升废旧家电的回收效率。” 京东家电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与此同时,“以旧换新”的规模也在同步增长中。据京东家电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2021年,该平台以旧换新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0%,仅空调以旧换新就为用户节省近3亿元。另据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在换新品类上,2021年厨卫换新增长最快,增长幅度达152%。


    报废期到 市场饱和


    “家电以旧换新的本质,这些年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就是拿新产品以优惠让利的方式刺激用户更换,真正变化的还是那些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遇到家电坏了不再维修,而是直接换新。”家电观察人士许意强如是说。


    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直接换新还是以旧换新,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相当一部分家庭需要对家电产品进行更换。有数据显示,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相当部分家庭正在使用的家电产品是在2009-年至2011年间我国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时购置。这部分家电即将或已进入替换更新期,正处于家电报废高峰。


    京东家电相关负责人指出,家电“以旧换新”可以引导用户适时更新,依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2021年1月发布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团体标准,家用电冰箱、葡萄酒柜、房间空调器安全使用年限为十10年,家用洗衣机、干衣机、吸油烟机、家用燃气灶、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年限为八8年。“但人们对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并没有‘寿命’概念,导致有大量超过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家电仍在使用。”


    与此同时,在京东家电相关负责人看来,“以旧换新”也是激活庞大存量市场的方式之一。“中国家电行业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早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阶段,大家电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综合来看,除少数品类如吸油烟机、热水器等仍保持一定增量空间外,冰箱、空调、电视机、洗衣机等大家电的保有量已近饱和,激活庞大存量市场将带来更多的商业空间和发展机遇。”


    用户顾虑多 模式待创新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对“以旧换新”的看法各有不同。


    李女士坦言,“以旧换新”听起来环保又优惠,但其实线上回收和线下卖给收废品的小商贩没有太大区别,“用了十10来年的小家电不管在哪个平台都只值几十块钱,直接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为什么还要去平台上费劲呢?”?


    王先生则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指出,线上回收的流程更加环保和安全,而被社会上的小商贩零星回收的旧家电中,可能有不少都流入到了非法小作坊,被加工成二手电器销售,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为提取元器件和高价值的稀贵金属,粗暴拆解废旧家电,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行为。


    产业观察人士梁振鹏指出了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他直言:“有厂商在进行以旧换新时将新产品的价格标得虚高,给消费者的优惠在交易过程中又拿回了自己手里,存在猫腻;此外,线上回收程序繁琐,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机操作,对于他们来说肯定不如找一些收废品的商贩,所以简化流程非常必要。”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及时更换报废家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主持召开研讨会,会议就加强逆向回收物流建设、优化回收渠道、创新家电以旧换新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这方面,一些平台已经做出一些尝试。比如,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平台产品功能上已实现家电品类之间互换,3C品类之间互换,电脑可以换手机,同时赋能商家以旧换新服务能力,冰箱可以换空调,平台已有350家店铺订购已经换新服务。“未来在以旧换新的模式上要更灵活,计划打破家电与3C换新之间的壁垒。”


    而“格力电器先后在长沙、芜湖、郑州、石家庄、天津建立五大再生资源环保处理基地,成立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工业固废等回收处理业务。至于以旧换新,格力门店都可以办理相关业务,且有一定优惠。” 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说道。


    许意强则建议,以旧换新就是一项让利用户的手段,需要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商家少赚一点的多方让利、多方参与的方式共同引爆,同时,换新不能只是换贵,还要换优,真正惠及全域消费者,而不是以贵换贱。


    (文章来源:家电圈)

    阅读全文
  •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0823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家具类的消费品零售额为1667亿元,同比增长14.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品零售额1967亿元,同比增长20.4%。总体来说,2021年家居建材类零售额约为3634亿元,相较往年再创新高。


    不仅如此,近日,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达到11773.92亿元,同比上涨54.43%;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2月销售额为1195.24亿元,环比下降6.89%,同比上涨39.93%。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认为,12月是传统冬日淡季,天气寒冷,加上多地散点疫情爆发,疫情防控加严,直接影响消费者进店量,使得各分指数中“人气指数”环比降幅最高,环比下降50.00点;但同比上涨86.80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涨66.26点,说明顾客进店量处于同期较高水平,这也反映出,春节前建材家居市场消费促销活动较为活跃,建材家居消费需求仍然旺盛。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指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创历年来最高,凸显了建材家居行业的韧性。除此之外,家居市场回暖,离不开宏观经济复苏及市场需求释放。


    宏观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2019年增长8%。


    细分至上游行业,202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前热后冷”态势。据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信息显示,上半年热点城市延续2020年以来的活跃态势,市场供需两旺;下半年,政策调控效果显现,且部分房企暴雷,购房观望情绪聚积,市场明显降温,供需两端均走弱,整体保持弱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据BHI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BHI指数高位运行,而国房景气指数却相对持平,由此可见存量房产再装修的巨大市场空间正逐步被挖掘出来。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称,与精装房交付不同,存量房的需求一定是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恰恰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文章来源:环球网房产家居)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