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木雕:收藏新热点\广州口岸竹木家具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30%
详细内容

徽州木雕:收藏新热点\广州口岸竹木家具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30%

时间:2020-10-24     人气:1330     来源:     作者:
概述:徽州木雕独特的取材和雕刻手法是其区别于中国各地木雕的标志。在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腻、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银杏树等亚硬木或软木。徽州木雕对材质没......

徽州木雕独特的取材和雕刻手法是其区别于中国各地木雕的标志。

在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腻、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银杏树等亚硬木或软木。徽州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的讲究,却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徽州木雕雕刻刀法很考究。因此,一把优质的雕刀就是基本工具。木雕所采用的刀具形状基本大同小异,刀头形状大小尖圆也都较常见,但其制成的材料各有不同。因为木雕主要选用质地较软的木材,所以通常采用钢制刀具。木雕的雕刻类型大致有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工艺流程也大体相同。徽州木雕的绘画性很强,且每件作品的正面欣赏效果最佳。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在雕刻所及深度的平面上进行变化,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因此,木雕艺人在进行雕刻创作时讲究章法气势、笔墨思绪,而对刀法的运用更是讲究,必须将各种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经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浅浮雕手法为主。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不断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从而使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浮雕成为主流。

徽州木雕的制作过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建筑构件上直接进行创作;二是先进行选材雕刻,完工后再与构件结合起来。每一件木雕在制作之初,雕刻艺人已经有整体规划,如大窗子的下方栏板,天井四周的上方横板、檐条等板薄,多采用浮雕,雕刻的大多是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面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面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之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等。

徽州木雕所具有的深刻儒学文化韵味、独特的雕刻手法等元素,综合构成了其在中国雕刻界独具一格的特点。它集雕刻、历史、文化、民俗、艺术于一身,具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现在许多的收藏爱好者也关注到了这点,已经将徽州木雕视为新的收藏热点。

来源:老人报


据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9日通报,今年1至7月,该局辖区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竹木家具共计34.2万件,货值209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1%和14.1%。

据悉,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企业出口木家具贸易范围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和沙特阿拉伯等4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近三分之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出口量和贸易国家数量“双增长”。出口家具主要是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等,未发生过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检疫问题。

广州地区木家具质量稳定、款式多样,受到海外市场欢迎,为推动广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外贸经济稳定发展,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入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出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立技术法规数据库,指导企业精准对接目标市场官方要求,帮助企业提升对出口木家具质量控制的针对性,规避出口风险。同时,在加强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强化高风险产品监管力度,降低低风险产品出口抽检比例,提高整体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产品通关速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徽州木雕窗栏板

    窗被喻为建筑的眼睛。在徽州古民居中,窗是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尤其是大户人家的窗户,精雕细镂,构件繁复,由窗罩、窗栏板和窗扇等构件组成。徽州的能工巧匠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在窗户构件上雕花撰朵,使建筑显得典雅、庄重。窗的功能不仅在于安全防盗、通风明亮,而且逐步向装饰艺术过渡,成为深宅大院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文精选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几件明清时期徽州窗栏板,并对其中蕴含的传统吉祥文化作初步探讨,与广大学者及收藏爱好者共同鉴赏。

    窗栏板是徽州民居特有的装饰物,徽州俗称“槛挞衣”,意为窗户的衣服,它既不影响采光,又可以遮挡视线和从天井方向飘落的斜风细雨。因其正好与人视线平齐,故徽商对此处的装饰特别重视,可谓精雕细刻,往往是整幢屋宇中木雕工艺最精彩之处。徽州窗栏板装饰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八宝博古等,无所不包,无怪乎古人把它当画欣赏,也称之为“画板”、“花板”。


    据悉,由中国家具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首届当代中国红木家具文化周”将于7月1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三号馆拉开帷幕。此次文化周由当代红木家具精品品鉴、评比、拍卖等多个活动单元组成,将汇聚当代仿古家具行业中的各路翘楚精英和各产业区域代表品牌,集中展示了当代红木家具行业的精品名作,可谓是近年来红木家具界阵容庞大的一次行业盛事。其中,著名传统家具设计大师伍炳亮先生更是将他近年来在文化部举办的文博会上荣获特别金奖的多件紫檀、黄花梨精工重器集中展示,这也是其近年来份量最为隆重的作品集中展出,因此备受传统家具爱好者与业界的关注。

    卅余敬业载誉甚丰

    在当代仿古家具行业中,伍炳亮身居岭南而饮誉南北。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传统家具行业,从当初收购、修复、高仿老家具开始,三十多年如一日从事传统家具的仿制、改良与创新设计。制作了近千款款型经典的黄花梨、紫檀家具,基本涵盖了传统家具的各个类别。见证和经历了当代仿古家具行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壮大的过程。近年来,他兼任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在家具设计制作之余每年都发表有关行业分析和趋势展望的文章,为推动仿古家具行业发展、弘扬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努力不懈,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作品更是在深受欢迎并屡获殊荣。

    近期,在新近闭幕的深圳文博会上,伍炳亮不负众望,由他设计制作的两件(套)作品:《小叶紫檀雕云龙纹架子床》和《黄花梨嵌紫檀地座屏配宝座系列》都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首开文博会上一人两件作品获“特别金奖”的记录。同时,这也是他自2007年参加文博会以来第七次捧回这一奖项的奖杯,创下了前所未有的“七连冠”记录,载誉之丰,令人钦服。

    紫、黄汇聚明清并美

    从业以来,由伍炳亮仿制、改良、创新的明、清式仿古家具在业内外广受好评,他本人也因此而享誉“岭南鲁班”。据悉,在此次文化周的参展和拍卖活动中,伍炳亮提供的作品涵盖了明式与清式两大家具风格类型。其中,明式家具以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材质为主,珍稀材质配合精工绝艺,是一次明式黄花梨家具艺术的完美展现;清式家具则以小叶紫檀精制清宫御制款型为代表,其中的两件作品:《黄花梨嵌紫檀地座屏配宝座系列》和《小叶紫檀透雕云龙纹架子床》更是今年文博会“特别金奖”的获奖名作。明式黄花梨名作、清式紫檀精品,一时荟萃而同台展示,颇显隆重。

    在明式黄花梨家具展品中,不乏规格宏大的重器:一件《越南黄花梨灵芝如意纹大翘头案》是伍炳亮以高仿工艺制作的作品,在2009年恭王府曾收藏了与之同款的一件伍炳亮老红木翘头案作品,但本次展出的这款则选用越南黄花梨制作,用材更为考究,重现了明式翘头案的形神风韵。一件《越南黄花梨厚独板四面平架几案》则是案类家具的重工重料之作,案面不加攒边,径直用一块厚独板制成,俗称“一块玉”。另一件《海南黄花梨灵芝如意纹大床三件套》更是用材豪奢,通体用精品海南黄花梨做成,造型以现代双人床为基本构架,床头制如山字屏风,床身修长宽阔,显得沉稳大气;纹饰精细,雕以牡丹、灵芝、如意、福禄寿等传统家具纹饰,如此将现代家居需求与传统工艺装饰相融相合,是伍炳亮近些年的改制创新之作,并于2011年荣获第七届文博会“特别金奖”。对伍炳亮而言,在黄花梨资源断绝,“一木难求”的今天,仿制、创制这些黄花梨重器,可谓是对那个已经远去的家具艺术巅峰时代的顶礼致敬,意义非凡。

    在清式宫廷家具展品中,荣获今年文博会“特别金奖”的《黄花梨嵌紫檀地座屏配宝座系列》尤为醒目。整件作品由黄花梨和小叶紫檀这两种最为名贵经典的木料合制而成,并针对两种木材的不同表征来因材施艺,最大程度地结合了两者的表现形式。如黄花梨色泽淡雅,纹理瑰美,应该保持其自然之美而不适合做繁杂的雕刻,而紫檀色泽沉穆,质感细密,纹理隐而不显,最宜精雕细刻,两者各具所长。所以在设计制作这件家具时,伍炳亮将黄花梨用来做屏风的外框及骨架,雕刻尽量古朴,多用线条勾勒。小叶紫檀则嵌装成屏心和宝座的围板,并选取仙鹤、祥云、山水的题材做雕饰,象征吉祥如意、百运昌隆。在清式宫廷家具的范畴中,这类屏风和宝座的规格等级很高,多作为礼器使用,因此在选材用料和造型权衡方面,这套作品融合了更多的广作家具风格,颇为雄浑厚重,彰显了皇权的森严肃穆,极具艺术欣赏和投资收藏价值。

    此外,伍炳亮这次还带来数款海南黄花梨全榫卯可拆装家具,这些家具的最大特点是全靠榫卯扣合拼接,没有用一颗铁钉,也没有一处胶粘,利用木锤和垫木等简单工具就可进行全手工的拆装和拼合,且不会损坏家具本身的牢靠坚实。如此高水准的工艺搭配稀缺名贵的海南黄花梨材质及经典的款样造型,使得这件家具在此前深圳文博会上一经展出,便得到众多专家和参展群众的一致好评,而它这次来京开展和拍卖,相信也将人气十足,引人期待。

    并蓄兼容大家之风

    伍炳亮出生于广东,早年购藏老旧家具的经历让其得以充分领略广作家具的传统风采,但就其作品艺术风格而言,他并不局限广作,而是在自己的艺业历程中不断突破,不断尝试更为高超的工艺水准,挑战自己的制作能力。从业以来,伍炳亮对国内外许多画册刊录和博物馆典藏的许多款型经典的家具都进行过高仿制作,从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领悟和拔高自己的家具审美水平和境界。

    就其作品艺术风格而言,在明式家具创作中,他更推崇广作家具那种比较大气的造型骨架,但同时也不忘吸取苏作疏朗清秀的风韵;而在清式家具的设计制作方面,其艺术追求则直指京作的紫檀御制,宏观上把握京作造型上的厚重威风,微观上则苛求工艺的严谨细致,从而复现了盛清家具的形神意蕴。经其设计制作的家具,素来以“型精韵深、材艺双美”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闻名,得到国内众多传统家具资深专家、学者、收藏家的肯定与推崇,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评价伍炳亮对家具艺术的追求及其所获得的艺业成就,著名作家、黄花梨家具收藏家海岩表示,中国的明清两代硬木家具分别代表了士大夫和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两者风格虽然简繁各异,趣味不同,但都是精英文化和审美品味结合精绝工艺与珍贵材质,融汇而成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领域独具特色,享有崇高声誉。但由于中国传统艺术品鉴体系中有重视文人艺术而轻视百工技艺的倾向,因此成就明清时期家具巅峰艺术的名匠高手均默默无闻。我们今天虽然得以全窥明清两代不同的家具艺术面貌,但能够对传统家具深入研究并身体力行去全面制作继承的高手也不多见。伍炳亮先生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投身家具设计与制作之中,并以并蓄兼容的方式融汇不同地域、风格流派之所长,最终树立了自己朴茂大气的风格,独具卓然大家之风范,他这种艺业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得到许多古典家具专家的肯定,是我们当代仿古家具行业的代表!(文/黄根林来源:2013年7月9号《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首届当代中国红木家具文化周活动安排:

    7月12日至14日,“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将举办“金斧奖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制作大赛”,评选相关优秀家具作品,活动场址设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3号馆;

    7月12日上午,“中国传统家具精英大会”将表彰全国红木家具的优秀企业、企业家,并启动“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大师、工艺大师”评定工作,活动场址设于北京昆仑饭店;

    7月13日下午,“首届当代中国红木家具精品拍卖会”将在位于西南三环的“居然之家·红木大会堂”举行,届时还将举办相关的红木家具知识讲座。

    阅读全文
  • 对于传统徽派建筑中精美的木质雕刻,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但这些木雕出自谁人之手,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近日,有读者向本报热线透露,在三河古镇上,如今还有一名掌握着传统徽派建筑木雕手艺的老艺人,他名叫徐红树,他和儿子一起,成了江淮地区徽派木雕的最后继承者。当记者找到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时,他却面临着这样的忧虑:这门融入了江南风韵和皖北特色的江淮古建筑木雕手艺,在流传了百余年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渐渐消失。

    木雕艺人称手艺源于江南

    当记者来到徐红树位于肥西三河镇郊外的家中时,他正从儿子徐明安位于镇上古街的木雕作坊回来。听说记者要了解徽派建筑中的木雕活计,他立刻从家后面的小木棚内拿出一大堆家伙:各式刨子、凿子、木槌、木钻……徐红树说,这些五花八门落满灰尘的木匠工具,都是他的爷爷从清末传下来的。

    谈起合肥地区徽派老建筑,老人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在他的记忆里,徐家从他的爷爷开始就从事老建筑上木质结构的雕刻制作。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再到解放后,一直传到他这一辈。改革开放后,他的三儿子徐明安也传承了部分手艺。如今那个干了一辈子的木工活,让徐红树的双手遭到了疲劳性损伤,晚年的他再也无法拿动木工工具,但他现在还是每天来到儿子的木雕作坊里,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

    对于合肥地区徽派建筑木雕手艺的起源,老人说:“合肥地区的传统建筑木雕手艺是在清代从江浙地区传来的,也融合了一部分皖南徽派建筑中木雕的风格。这些源自于江南的木雕手艺,到了合肥再融合了本地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江淮地区建筑木雕手艺,这种手艺只有在江淮之间才能见到。”

    祖孙三代曾共同修建三河

    谈起这个木雕世家,徐红树颇有感叹。民国时期,三河古镇上木雕艺人遍布,徐红树几年前才去世的父亲徐庆忠也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镇上钟和祥商铺、林宝泰,万年台古戏台上的木雕结构,都是他的父亲徐庆忠参与修建的。

    解放后,老艺人们的手艺断了线,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建设带有“封建主义”标签的徽派老式建筑,包括徐红树在内的老木雕匠人就没了用武之地。徐家那套祖上传下来的木匠工具被他放进了箱子。解放后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里,徐红树和父亲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顺应古镇发展的需求,负责将那些老建筑的木结构拆除。这段时间里,让徐红树一直不能忘怀的是上世纪70年代,徐家负责拆除镇上木结构的张氏公馆,公馆内建有一座走马转心楼样式的建筑,建筑面积有300平方米,这座楼被誉为三河第一楼。“拆张氏公馆的时候,看着真是心疼啊,那些雕刻精美的木雕、椽子、木梁就那么被拆下来,扔进了垃圾堆,有的直接当做柴火烧掉了。”徐红树如今谈到这段历史还气愤得直跺脚。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徐红树的手艺才开始有了用武之地。随着三河古镇的重修,和市场经济大潮下各类仿古商业建筑的纷纷涌现,徐红树和父亲、儿子一起,负责修建一些三河镇上的曾经被拆毁的古建筑,其中就有他的父亲徐庆忠在解放前负责修建的万年台古戏台。

    徽派建筑木雕有很多讲究

    如今,徐红树的父亲徐庆忠已经去世,徐红树和三儿子徐明安成了这种木雕手艺最后的继承人。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徐家在三河镇古街上开设了一家木雕手工作坊。在作坊内,徐明安指着他手中正在雕刻的一块木雕说:“这就是反映‘三河大捷’题材的人物木雕,是用在徽派古建筑中屏门隔栅上的,也是江淮之间特有的木雕题材。这种雕刻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并不是写实,而是脸谱部位所占身体的比例要大许多,因为建筑木雕中的重点是要体现人物的表情。”

    据徐明安介绍,木雕活分为镂空雕、空雕、实心雕、人物雕……光是一个雕刻的选木方面就有许多讲究。人物雕需要用柳木,柳木的质地较为松软,细节能够刻画;而实心雕多用的是杉木板,雕刻出来的木雕不容易弯曲;做镂空雕最好是用樟木,这种木质有着淡淡的木香味;而做木雕最好的木质是银杏木,但目前很难找到了。而木雕中的重头戏人物雕中的题材则选自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如张果老倒骑毛驴、姜太公钓鱼、苏武牧羊、二十四孝图……

    如今木雕再找不出当年味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合肥地区众多仿古旅游景点的开发风生水起,不少市区内的饭店、商铺也开始按照徽派建筑的风格进行装修,这也为徐家的手艺找到了出路。但面对这些送上门的生意,徐红树老人的心中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如今真正懂得这门手艺的人不多,一些建筑的木质结构的建设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能省就省,能改就改。对于这种现象,徐红树感叹道:“现在的那些复古的木雕已经变了味,再也不是祖宗传给我们的那些东西了。”

    “仿徽派古建筑的现代建筑非常多,但建设这些建筑的业主中间,真正懂古建筑的人不多。大部分业主将建筑装饰成徽派建筑的风格,可以说是在附庸风雅,只能说是伪仿古建筑木雕。”徐红树打了个比方,例如三河古镇小南河上的一座仿古廊桥,按照徽派建筑的要求,上方的顶部结构应该是飞檐走壁,木质雕花吊顶。但在廊桥的建设中,由于资金的原因,这些重要的木质结构部件都被省掉了,整座廊桥几乎就是用水泥、木料搭个架子,然后架设上木板做的顶,再铺上仿古的黑瓦,就成型了。徐红树站在廊桥上气愤地说:“古廊桥上使用这样的木结构哪还有一点传统徽派古建筑的特色?完全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怪胎!”

    流传百年的手艺面临失传

    站在古镇徐家木雕作坊前,徐红树坦言,如今最让他头疼的是,并不是生意往来上的繁琐,也不是建筑风格没能传承古代建筑木雕文化,而是这门传承了百年的手艺即将面临着失传。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很少新建古建筑,解放前遍布各地的老匠人面临着失业的问题。那些当年一起干活的老伙计纷纷转行,不少人远离了雕刻事业,更多的人在沉寂了许多年后,将这门手艺带到了棺材里。如今,在合肥地区,除了徐红树和三儿子徐明安外,对于这门传承数百年的手艺,再也没有人愿意过问。

    “有些手艺再过些年头,就再也无法复原了,比如曾经在徽派民居中大行其道的冰冻纹镂空窗雕,如今在复原的徽派古建筑中也见不到踪迹,这门手艺只有装在心中,找不到传承者了。”徐红树说,虽然作坊里请了不少工人,但这门手艺真正要学到家需要花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今一名学徒工一天要给他们50元的工钱,就这样很多人还经常嫌钱少,经常干一段时间就撂挑子不干了。作为木雕世家的后人,他的孙子也不愿意学习这门费事又没多少市场的手艺。

    “再过些年,江淮徽派古建筑中的木雕也许真的成为绝版,后人只能从那些存留的历史建筑中去了解它们了。”采访的最后,徐红树一声叹息。


    行动中检获的小果柿。

    中新网12月11日电据香港新报报道,有不法分子看中香港常见植物小果柿,因其树形近似价值连城的紫檀木,图大量入手改装冒充,偷运内地谋取暴利。香港水警10日在粮船湾洲一带发现可疑七人车,截查后在车上发现18棵小果柿,车上一名男子涉案被捕,案件仍然在查。

    被捕本地男子姓温(32岁),人员在其七人车上检获18棵怀疑小果柿,市值约18万元港币。他涉嫌“协助输出未列舱单货物”被捕,现正被扣查。

    水警东分区指,人员昨日凌晨约4时,在粮船湾洲一带进行反罪恶行动,期间在万宜水库东坝发现一辆行迹可疑的七人车,车上有两名男子,正在岸边卸货至附近一辆快艇。

    警员见状随即截查,其中一名车上男子登上快艇往内地水域逃去,另一名男子当场就逮,人员调查车内小果柿后,将男子带回警署作进一步调查,案件将转交海关跟进。

    据了解,不法之徒觊觎的小果柿,其树形与珍贵的紫檀木有点相似,不排除有人图将小果柿改装成紫檀木,偷运至内地出售谋取暴利。

    小果柿为香港原生植物,一般高1至3米,树干披上细柔毛,每年花期在5月,成熟的果实呈紫黑色。换季时嫩叶会成一片红竭色,相当美丽。它们在港十分常见,例如在浪茄、万宜水库东坝及马鞍山等地,都可发现小果柿的踪影。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