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智能家居行业出货量和发展空间分析
详细内容

2022年智能家居行业出货量和发展空间分析

时间:2022-06-02     人气:805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家居行业属于房地产后周期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主要需求来自于房屋装修,包括新房和二手房。202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753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90319万平方米,增长5.3%。房屋新开工面积198895万平方米,下降11.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46379万平方米,下降10.9%。房屋竣工面积101412万平方米,增长11.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3016万平方米,增长10.8%。

  2021年,对于智能家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2021年6月,华为鸿蒙以及谷歌fuchisa操作系统的同步发布,两大系统的核心发力点均是物联网,而软件生态的逐步完善,正是全屋智能时代来临的标志。

  智能家居在前装市场已经成为主流,大多数家庭装修都会选择全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从而使得拥有集成智能家居生态的企业获得更多的优势,在后装市场,家电的更新需求将推动智能家居逐次迭代传统家居,未来将成为家居的主流方式。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为5800.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74%,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达到6515.6亿元。

  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受疫情影响,行业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2万台。预测3年后相关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5.4亿台,总而言之,整个国内市场呈现出的是智能家居作为下一个风口,山雨欲来的紧迫态势。

  我国智能家居厂商主要分布在沿海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地区分布的厂商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29.6%和23.5%,合计占53.1%,反映了当前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制造的区域集中度很高。数据显示,智能家居市场最活跃的12大省市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

  随着我国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相关发展,整个行业将继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目前,智能家居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创业机会相对较多。相信未来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空间也很大。

  远程控制、智能管家、智能社区等,这些都是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的智能家居制造商也在努力探索未来。想一想未来的生活,您可以在工作,购物,做饭,打扫卫生时方便地远程控制家中,而当您忙碌时,智能管家将帮助您安排家中的所有琐事,不必太担心和您的邻居一样,它也是一个大型智能网络,为您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相信,这不仅是想象,而且是智能家居可以带给我们的未来。

  编辑/吴婷婷

  整理/张玲

文章来源:灵动核心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39.png

    2022年第一季度,伴随着消费持续升级、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利好因素,厨电市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优居研究院特别启动厨电品类市场调研,结合数据分析,编制《2022中国厨电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一季报)》。本报告解读了现阶段厨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格局、消费洞察、行业未来趋势,全方位助推行业健康发展,为企业经营提供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

    报告精彩内容节选

    厨电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PART1

    一季度,新房、二手房成交分化明显,即新房整体成交下行、二手房成交加速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0城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约7%。其中,2月份、3月份连续环比回升,且3月份环比增速超过40%。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2.png


    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带动下,一季度居民消费支出继续恢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房地产和家装市场未来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也将带动厨电市场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4.png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9%,消费升级激活高端市场成厨电增长主要拉动力。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7.png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观念的转变,我国的烟灶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加之厨电存量市场更新需求逐步显现,我国厨电行业仍有较大空间。虽然受疫情影响,2022年的厨电行业整体会受到较大的承压,但在经济、政策、社会、行业等多重环境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厨电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上行空间。

    厨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PART2

    2018年以来,我国厨房电器规模逐年递增。预计2022年厨电行业还会延续增长趋势,主要品类市场规模或达958亿元,向千亿元规模冲刺。从零售规模来看,2014年至2018年我国厨电市场零售规模(不含集成灶)年复合增长率达8.49%。根据中怡康预测,2022年我国厨电市场零售规模将增长6%达到 2464 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9.png

    传统品类与新兴品类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2022年第一季度,传统厨电(烟、灶、消)零售额96.2亿元,同比下滑7.0%,新兴厨电(洗、嵌、集)零售额80.2亿元,同比增长15.5%。传统厨电市场明显承压,而集成灶、洗碗机、微蒸烤复合机等多个新兴厨电产品呈现增长态势,厨电行业各细分品类的景气度未来将持续分化。

    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存量市场正在由传统厨卫产品向新兴厨卫品类快速转变,成为行业发展的机遇。从目前新兴厨电市场的普及率来看,其市场潜力依旧非常大。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1.png

    集成灶普及度的提升和众多传统厨电、家电及跨界企业的加入,推动着集成灶品类向市场扩大渗透,按照目前趋势判断,集成灶未来仍有2-3年的稳定向上成长期。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当前集成灶行业CR5销售额占比达44%,行业头部效应将愈发明显,腰部及以下企业的生存空间或进一步受到挤压。

    长期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稳健提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及旧房改造政策实施等因素,为厨电产品市场需求提供了充足的增长动力,现有住房厨电保有量将持续上升,厨电品类在农村地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油烟机保有量将达到93.75台/百户,我国农村油烟机保有量2030年将达到53.18台/百户。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3.png

    区域分布上,我国厨电企业主要集中于以浙江、广东两大省份为代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形成明显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综合来看,我国厨电市场竞争格局未完全形成,处于各类企业迅速抢占市场、整体高速繁荣发展的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区域化的特征。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5.png

    厨电行业用户研究

    PART3

    基于本次定向调研,当前消费者更加重视厨房生活体验,对厨房电器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成化、高品质、高颜值、低能耗、智能化、个性化等多样化需求增长,成为厨房电器制造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民厨房消费理念升级,推动新兴厨电品类快速崛起

    住房条件改善、生活方式变革、消费理念升级,正在重塑中国人的厨房,多元化、多层次、高端化的厨房需求逐渐释放。厨电产品从以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为代表的传统三件套向集成灶、洗碗机、嵌入式蒸烤箱等更加细分、改善型的新兴品类快速迭代。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7.png

    国人家庭厨房空间整体偏小,多功能、集成化厨电产品需求凸显

    我国家庭厨房面积普遍较小,难以满足国民烹饪需求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新厨电产品技术不断改进,蒸烤一体机、集成灶等新兴厨电产品有效解决了厨房空间小、厨电产品功能单一等痛点,且性价比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9.png

    用户购买决策趋于理性,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本身

    消费者购买决策趋于理性,且逐渐回归产品本身,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把好品质关的前提下,注重产品的创新升级、实现功能多样化,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已是厨电企业未来的重要课题。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402.png

    阅读全文
  • 在打造客厅影院时,消费者一般会考虑客厅大小、产品与家居氛围的搭配以及巨幕体验,于是既具专业影音属性又具家居美学属性的激光电视成了首选。在初步认知阶段,大家可能都会被激光电视的大画面所吸引,但客厅影院只有大画面是远远不够的。色彩不准确,客厅影院便是浮云。色彩是电影氛围与情绪的表达,如果激光电视色彩调校不到位,就难以呈现影视作品的原始色彩,也就无法在家享受到影院般的观影体验。

    为了实现影院感值得吗

    纵观当前激光电视市场,很多品牌并不会去做专门的色彩调校,而是将重心放在产品的包装上,通过包装成充满技术含量的产品,以低价打动消费者,直到消费者入手后才发现画面严重偏色,看起电影来总觉得不对味;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品牌,始终秉持色彩初心,重视颜色的准确性,怀着对电影创作的尊重,提供给消费者原汁原味的电影原色。但这样的初心,实现并且坚持下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去研发专业的色彩调校技术,便可以大幅缩减成本;但为了给用户打造真正的客厅影院,这些品牌还在坚持。

    那么什么才是影院感呢

    影院感,简单来说就是最靠近我们在电影院里的视听感受,例如:暗黑的环境、环绕的立体声、大屏的沉浸以及迷人的色彩,迷人的色彩具体表现为:丰富的色彩层次,真实的人物肤色,亮暗部有细节,不过曝不死黑等。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芳华》,来感受一下影院感:左图里主角手上的西红柿红以及军装的绿色是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颜色,而图二则会出现过曝泛白的现象,图三所呈现的西红柿的红色过于艳丽,人物肤色也有些偏红,完全失去了《芳华》这类年代片的感觉,也无法呈现出电影导演创作之初的真实意图。

    在《哥斯拉》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下黑暗场景下哥斯拉的细节,图一的暗部细节比较丰富,而图二色彩过于浓艳导致暗部丢失了很多细节,这就是三色激光电视未经色彩调校会出现的状况;图三的暗部细节虽然也比较丰富,但整体呈现发白的情况,这是一味追求亮度而牺牲色彩的画面效果。色域过广不加以校色,或只注重拔高亮度,都会导致画面色彩以及细腻程度的损失。

    什么样的色彩才能还原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的视觉感受呢

    色域

    目前我们所观看的电视节目与电影大片,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主要基于三种色域标准,包括高清阶段的BT.709标准,4K超高清阶段的DCI-P3与BT.2020标准。其中DCI-P3是美国电影工业为数字电影院所制定的色彩空间标准,拥有更广阔的红色、绿色系色彩范围,视觉冲击力强,能更好满足人类视觉的体验,同时大多专业电影院放映设备也是符合这个标准。

    色彩准确

    现在出现了一些“价格感人”的三色激光电视,号称BT.2020超广色域。一般来说,色域越高所能实现的色彩范围就越宽广,越能看到更多画面色彩,画面效果也就更真实,更接近自然。但是更多的色彩意味着调校难度更高,如果调校技术不够成熟,可能会出现偏色现象。

    如下图,左图为经D65标准色温下的专业色彩调校,经光学测试得到的实际色域图十分接近标准色域图,各项模式下的白点值十分接近D65色温下的白点值;右图为某三色激光电视,一般三色激光电视采用的是BT2020色域,但它的实际色域只介于DCI-P3和BT.2020色域之间,并没有与BT2020标准色域图吻合。而且播放BT.2020色域影片表现不出来,播放DCI-P3色域影片色彩(尤其是绿色和红色)溢出又非常明显,白点值与D65色温下的标准白点值偏差较远,导致画面色彩会比较奇怪。

    专业做色彩是如何做的?

    在D65标准色温下的色彩调校,最接近电影原汁原味的色彩。D65就是模拟白天10-13点左右的色温,也就是6500K,所以即使是两个相同亮度的机器,根据不同色温调试出来的色调也会不尽相同。有些品牌为了达到更亮的视觉亮度,会主动拉高色温值,达到7000K甚至更高,这样用户在使用时会感觉亮度更高,但色彩会偏蓝偏绿,却没有了电影本身的真实色彩。而按照6500K标准色温调色,则能尽可能还原电影本色。

    同时专业的激光电视品牌会组建自己的调色团队,在D65色温稳定下调整Gamma曲线,最大限度准确还原色域范围。同时,会配合色彩管理演算法,使得色相、饱和度、色温和亮度平衡搭配,在视觉呈现上更接近人眼所见,而不会出现过暖或过冷的感受。广色域加上准色彩,才是真正帮消费者将影院搬回家。

    总而言之,打造客厅影院,大屏是基础,还原电影真实色彩才是硬道理。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