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为什么跟你预想的不一样?
详细内容

智能家居为什么跟你预想的不一样?

时间:2022-06-02     人气:1047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智能家居”这个词似乎已经被过度使用和滥用了。家用所谓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从水壶、冰箱、恒温器、门铃到灯泡,无所不包。这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联网的出现而实现的......

“智能家居”这个词似乎已经被过度使用和滥用了。家用所谓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从水壶、冰箱、恒温器、门铃到灯泡,无所不包。这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联网的出现而实现的,芯片的小型化和批量生产推动了价格的不断下降,因此成本不再是将其纳入产品的真正考虑因素。

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智能呢?事实上,你可以用手机控制它们,或者让你的智能语音助手打开或监控它们?都不是。智能的真正定义是一种情景感知的电子设备,通常与其他设备相连,可以交互式和自主地操作。

大多数被标榜为智能的设备都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烦而设计的,但一个真正的智能家庭将观察和响应家庭生活的独特需求,并实现长期解决方案。 一旦跨越到智慧城市或智慧社区,就可以分析收集的数据,以使整个城市或社区更有效地运作,利用交通系统、污染水平和能源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来帮助居民和政府机构做出明智的决定。通过了解社区每天如何与环境互动,智慧城市可以为整个社区带来长期利益。

传统上,所谓的智能家居一直是富人的专利,他们需要一家定制安装公司的服务,来自动化AV设备、百叶窗和窗帘、照明、供暖等。这些定制的系统通常花费不菲,严重依赖安装人员来维护它们或更改它们的功能,而没有考虑居住者更广泛的需求——我们真的能称这些为“智能家居”吗?

而在天平的另一端,几十块的wifi灯泡和几百块的智能恒温器显示出了在家庭中实现低成本、人人可及的潜力。然而,当你试图设置这些设备时,问题就会浮现出来。糟糕的说明书、质量低劣的产品、缺乏广泛制造商的支持、依赖于稳定和正确配置的WiFi和互联网性能,以及(通常)针对不同设备的专用APP,这些都阻碍了这一过程。这一次,依靠的是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兼修补匠来获得和保持工作。一旦开始运行,最终结果往往是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立功能的“小玩意儿”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以适应使用者的具体需求。

“为什么它不工作了?”

任何花时间让手机改变灯光颜色或设置室温的人都会遇到“它无缘无故停止工作”的情况。

制造商的应用程序和固件更新、路由器设置的更改或互联网提供商的更改都可能导致故障,然后你经常会回到“删除一切,重新开始”的方法。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反馈,“我们试图在建筑中融入智能技术,但最终放弃了。可靠性和持续的支持需求让它非常头疼。”

即使不考虑可靠性问题,多次连接到Internet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安全问题,以及当系统的某个部分“出问题”并被关闭时会发生什么问题。

自动化的成本

技术便宜的观念鼓励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尝试智能自动化。然而,为了正确融合这些“小工具”并使它们自动化以创建智能决策系统,还需要另一层软件和专业知识。爱好者可能会使用 IFTTT(If This Then That)之类的东西,或者在 Raspberry Pi 上用 Python 编写一些定制代码,以便在设备之间交换数据并定义控制策略。

在规模化应用的另一端,我们拥有昂贵、专业安装和维护的系统,这些系统通常仍缺乏现代商业建筑中可能发现的智能,更多地关注高端视听集成而不是能源效率。话虽如此,如果你能负担得起这些系统之一,那么你可能不会过分担心你的能源费用支出。

有一些中间地带的替代方案专门针对家庭自动化,但这些方案往往需要定制的设计和安装,而且价格不菲,通常需要合格的安装服务和定制的软件开发。 除了高端市场,我们很少会在公寓住宅中看到这些系统。

照顾你的家

许多现有的智能设备要么只监测环境的某一方面,要么只监测健康的某一方面。如果这些设备能够相互对话,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还可以预防严重的卫生紧急情况。像环境传感器和个人可穿戴设备这样的设备可以结合它们的数据,为广泛的健康状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见解。一旦整理,信息可以分析,提供真实的、可操作的见解,从监测基本健康状况到一般健身。这些系统和设备可以用来监测许多其他变量,比如通过碳跟踪来衡量建筑的可持续性。

考虑到所有这些,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外观才能在普通房产中大规模部署,鼓励开发商将其指定为住宅计划的一部分?

没有专业的安装技能

开放和可维护的软件

不依赖互联网连接

易于升级

可靠的

安全的

情景感知(环境)

为使用者的生活增加价值的东西

快速智能

“智能”这个词已经成为许多家庭设备的前缀,以至于它在家庭环境中的真正意义正在逐渐被剥夺。这些设备很少会成为真正智能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只有当建筑能够高效地完成所需的功能,并以最小的投入,最终完全满足居住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时,它才是真正的智能建筑。无论其大小如何,如果一栋建筑是真正智能的,它将很容易管理,并使用数据来准确评估、预测和适应住宅整个生命周期的占用者的需求。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提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措施和安排。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措施》,切实把二季度经济稳住,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下半年打下良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投资 促消费”六项政策中,特别提到了增加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家电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再被提及。

      回收压力上升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参加该行动的企业有海尔智家、格力电器、TCL 、长虹、美的集团和海信营销,其目标回收量分别为600万台、512万台、441万台、85万台、40万台和18万台,包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四大品类。

      家电回收之所以被如此看重,因其具备重要的环保意义,随着国内居民电器保有量攀升,预计报废量也会随之提高,环境压力不容小觑。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首批目录产品理论报废量约为2.08亿台,包括电视机6260万台、电冰箱4162.2万台、洗衣机3542.9万台、房间空调器4454.7万台、微型计算机2421.8万台。

      根据全球电子废弃物统计伙伴(GESP)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为5360万吨,5年内增加21%,预计2030年增加至7400万吨,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变为1.2亿吨。面对如此巨量的电子垃圾,目前全球的回收率仅不足18%。

      大型企业凸显优势

      产业观察家康钊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一般家电之中含有大量电子垃圾,回收不利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并不合法合规的私自拆卸会带来更大的生态威胁。

      GESP研究指出,全球电子废品中含有大量黄金、白银、铂铜等可重复利用的金属材料,更有电器废品包含稀土,而全球可回收电子废品的价值估计高达570亿美元。

      正因如此,不少私拆废旧家电的组织闻风而动,纷纷来此“淘金”,但这些小作坊拿走利润的同时往往不能承担相应责任,将遗留下来的没有回收价值的废品简单地焚烧或填埋,从而造成大气污染、水土污染。

      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也指出,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和补贴基金标准下降,我国私拆电器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行业内部分化更加严重,这也就要求大企业在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家电回收领域中,大型企业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备完善的渠道,为销售商品所搭建的物流、客户渠道,在回收时逆向回流,事半功倍。

      长虹格润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公司依托长虹平台资源销售服务渠道开展废旧家电逆向回收,建立起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对接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管理系统。

      此外,大企业在废旧家电回收过程中,能提供更强的数字化能力,大大提升回收效率。例如长虹格润自主研发“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线上线下耦合回收集成技术及系统”,并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手段,将销售门店和回收渠道进行数字融合,创建了“互联网+回收体系+物资回收平台+家电拆解中心”全产业链体系。

      数据显示,2021年,长虹格润回收的电视机产品达65.17万台、空调产品数量15.91万台。其中通过回收公司方式回收电视机52.12万台、回收空调12.72万台;通过设立的办事处方式回收电视机13.05万台,回收空调3.19万台。

      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观点认为,大企业依托规模优势,能够打通上下游全链路,这是零散的个体收荒行为难以比拟的。如果链路不通,层层加码,各方利益均将受损。例如在个体收荒过程中,由于家电往往体积大、难保存,收荒者为低价快速转手,付给居民的价钱自然会被压低,由于分布零散,企业一方或是难以找到卖家,或是卖家资源有限,各企业为争资源加价回收,无形中抬升了成本。

      专家认为,大企业如能整顿、重塑市场,对于居民而言也是利好,康钊坦言:“目前家电回收的难点乃是消费者对于各个家电的使用年限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不知何时应该回收,也舍不得回收。另外,家电体积太大,需要地方存储,小摊贩没有能力回收家电,导致家电回收网点太少,当有消费者想家电回收时却没人收。”

      康钊表示,家电使用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漏电问题,甚至引发火灾。目前消费者定期回收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实际上电器产品大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而很多居民等到实在不能用了再淘汰,普及“以旧换新”理念仍需时间。

      相关专家认为,本次《措施》再次督促家电回收,表明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持续关注,并未松懈,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同时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仍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阅读全文
  •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39.png

    2022年第一季度,伴随着消费持续升级、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利好因素,厨电市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优居研究院特别启动厨电品类市场调研,结合数据分析,编制《2022中国厨电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一季报)》。本报告解读了现阶段厨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格局、消费洞察、行业未来趋势,全方位助推行业健康发展,为企业经营提供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

    报告精彩内容节选

    厨电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PART1

    一季度,新房、二手房成交分化明显,即新房整体成交下行、二手房成交加速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50城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约7%。其中,2月份、3月份连续环比回升,且3月份环比增速超过40%。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2.png


    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带动下,一季度居民消费支出继续恢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房地产和家装市场未来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也将带动厨电市场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4.png

    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9%,消费升级激活高端市场成厨电增长主要拉动力。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7.png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观念的转变,我国的烟灶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加之厨电存量市场更新需求逐步显现,我国厨电行业仍有较大空间。虽然受疫情影响,2022年的厨电行业整体会受到较大的承压,但在经济、政策、社会、行业等多重环境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厨电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上行空间。

    厨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PART2

    2018年以来,我国厨房电器规模逐年递增。预计2022年厨电行业还会延续增长趋势,主要品类市场规模或达958亿元,向千亿元规模冲刺。从零售规模来看,2014年至2018年我国厨电市场零售规模(不含集成灶)年复合增长率达8.49%。根据中怡康预测,2022年我国厨电市场零售规模将增长6%达到 2464 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49.png

    传统品类与新兴品类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2022年第一季度,传统厨电(烟、灶、消)零售额96.2亿元,同比下滑7.0%,新兴厨电(洗、嵌、集)零售额80.2亿元,同比增长15.5%。传统厨电市场明显承压,而集成灶、洗碗机、微蒸烤复合机等多个新兴厨电产品呈现增长态势,厨电行业各细分品类的景气度未来将持续分化。

    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存量市场正在由传统厨卫产品向新兴厨卫品类快速转变,成为行业发展的机遇。从目前新兴厨电市场的普及率来看,其市场潜力依旧非常大。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1.png

    集成灶普及度的提升和众多传统厨电、家电及跨界企业的加入,推动着集成灶品类向市场扩大渗透,按照目前趋势判断,集成灶未来仍有2-3年的稳定向上成长期。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当前集成灶行业CR5销售额占比达44%,行业头部效应将愈发明显,腰部及以下企业的生存空间或进一步受到挤压。

    长期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稳健提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及旧房改造政策实施等因素,为厨电产品市场需求提供了充足的增长动力,现有住房厨电保有量将持续上升,厨电品类在农村地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油烟机保有量将达到93.75台/百户,我国农村油烟机保有量2030年将达到53.18台/百户。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3.png

    区域分布上,我国厨电企业主要集中于以浙江、广东两大省份为代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形成明显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综合来看,我国厨电市场竞争格局未完全形成,处于各类企业迅速抢占市场、整体高速繁荣发展的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区域化的特征。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5.png

    厨电行业用户研究

    PART3

    基于本次定向调研,当前消费者更加重视厨房生活体验,对厨房电器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成化、高品质、高颜值、低能耗、智能化、个性化等多样化需求增长,成为厨房电器制造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民厨房消费理念升级,推动新兴厨电品类快速崛起

    住房条件改善、生活方式变革、消费理念升级,正在重塑中国人的厨房,多元化、多层次、高端化的厨房需求逐渐释放。厨电产品从以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为代表的传统三件套向集成灶、洗碗机、嵌入式蒸烤箱等更加细分、改善型的新兴品类快速迭代。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7.png

    国人家庭厨房空间整体偏小,多功能、集成化厨电产品需求凸显

    我国家庭厨房面积普遍较小,难以满足国民烹饪需求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新厨电产品技术不断改进,蒸烤一体机、集成灶等新兴厨电产品有效解决了厨房空间小、厨电产品功能单一等痛点,且性价比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359.png

    用户购买决策趋于理性,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本身

    消费者购买决策趋于理性,且逐渐回归产品本身,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把好品质关的前提下,注重产品的创新升级、实现功能多样化,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已是厨电企业未来的重要课题。

    微信图片_20220601110402.png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