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电市场竞争今年主打应用场景
详细内容

彩电市场竞争今年主打应用场景

时间:2020-09-08     人气:1186     来源:顺德家具网     作者:
概述:一直自认为有技术优势、并普遍看不上白色家电企业的彩电企业们,多年来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有技术含量”的黑电企业,营收规模和经营利润却一直赶不上............

一直自认为有技术优势、并普遍看不上白色家电企业的彩电企业们,多年来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有技术含量”的黑电企业,营收规模和经营利润却一直赶不上“没有技术含量”的白电企业。难道,技术在中国家电市场上真的不值钱了吗?


今年以来,中外彩电企业在一线市场的竞争,虽然还不乏OLED、激光、量子点等各种显示技术的产品较量,但越来越多的彩电企业发现,单靠显示技术卖点已经撬动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了。


比如说,同样的OLED电视,放在一起蒙上各个企业的商标,其实没有多少大众消费者能发现各自的差异。小米、创维、飞利浦,以及索尼、飞利浦等品牌放在一起,到底谁家更好?看不出来,只能采取拼价格、拼促销、拼推广。


这正是多年来,很多彩电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的根源所在:一是,所谓的“拼显示技术”,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购买面板、芯片,然后组装调试,贴上商标就开始卖了,很少企业有芯片,有对高画质的精准调校能力。一些彩电企业的技术实力,不过是技术概念的炒作和包装实力;


二是,对于用户来说,多年来对于电视的需求,就是大屏、高清、内容丰富。但无论是液晶,还是OLED,或是激光电视,基本上各家企业的产品都可以实现这些功能,而且从普通消费者肉眼角度是分不清楚各自的画质差心里苦。毕竟,电视还是要靠规模驱动,打动大部分用户的欲望才是根本和关键,而不是金字塔的用户。


由此来看,显示技术的背后,还是典型的硬件思维。但是对于非专业级的大众用户来说,根本不关注是什么显示技术,关心的是画质、体验,以及交互等等。


正因为看到了彩电市场多年来的商业困境和用户困惑,今年以来,家电圈突然发现,一些企业开始跳出显示技术的传统产品营销赛道,频频探索应用场景和细分人群的功能性产品企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包括两类:一是社交电视、旋转屏电视为代表的娱乐场景;二是游戏电视、教育电视、护眼电视为代表的功能场景。


今年以来,海信、索尼、TCL、创维等中外企业,相继在游戏电视、教育电视,以及社交电视、旋转屏电视等产品上陆续发力。一部分,是受到差异化用户需求的拉动,比如说游戏电视背后就是专业级的游戏玩家;另一方面,则是意外事件带来的孩子在家上网课,催生了教育、护眼电视;还有一部分,则是抖音、快手催生的直播卖货,让旋转屏电视也开始悄然走热。


此外,还有华为智慧屏电视上市后,在原有的消费市场之外,还将智慧屏面向商用市场进行推广,将智慧屏电视的交互、办公等职能打通之后,变成很多企事业单位智慧办公、远程会议等场景下的应用终端屏幕。


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今年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持续的消费市场引爆。但是,必须要看到,相对于大众消费市场的拼价格,这些面向应用场景的电视产品,更多的还是拼功能、拼体验、拼口碑,以及拼技术实力。这带给企业的不是规模化上量,而是单品的毛利率水平快速提升。可以说,这将是彩电企业未来“产品调结构”、“经营上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如果说,拼显示技术突出的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但本质上还是硬件产品的思维在主导产品和营销工作。认为显示技术牛逼,就可以打动消费者。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用户到底是需要怎样的电视产品?众多的彩电企业们,到底又是在为谁制造产品?如果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技术创新实力,而忽视用户的需求和价值,无疑这种创新只能说是“伪创新”。


所以,在今年海信等彩电企业纷纷立足应用场景的产品迭代和功能创新背后,则是全新的用户思维在发力和引爆,说明彩电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关注用户的需求、痛点、体验和感觉。也愿意围绕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进行产品的创新和迭代。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从显示技术驱动到应用场景驱动,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绝对不亚于一次显示技术的新变革。


最后,回到开篇的一个疑问:彩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比不上白电企业,难道真的是技术在中国家电产业“不值钱”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方面,白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来不弱于彩电企业,只是电视与空冰洗分属不同的行业,前者是消费电子,后者是家用电器,但技术创新实力并不会因行业而变弱甚至变无。比如说,农业产业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科技创新企业;


另一方面,面对同样产品创新和技术迭代,越来越多白电企业考虑的是用户体验和感受,因为白电多是功能性产品,而电视则属于娱乐性产品;所以,黑电企业过去几十年来关注的一直是显示技术,而忽视了整合用户力量和痛点诉求,来倒逼电视产品的迭代和跨界创新。相信,从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彩电企业会反思,也会将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打通。


(来源:家电圈)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在一轮又一轮的家电产业时代变革浪潮中,很多家电企业早早就开启了转型变革之路,拥抱时代、拥抱用户、学习互联网等等。但是,很多家电企业在一线市场上却遭遇了“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的诸多尴尬:


    转型的新产品只有高价格没有高价值、转型的新模式永远是企业为中心没有用户和客户,以及创新的玩法更多还是嘴上说的好实际行动不落地、创新的理念永远都是客户先转变思路和理念但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还是老一套。


    这一系列症结和问题的出现,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一线市场变化的太快,还是企业经营策略的失策失衡,或是隐藏着其它的玄机和原因?在家电圈看来,本质上的问题不在外部的市场多变和对手的强大,而是企业内部的转型不够彻底和完善,内部一些职能部门总习惯于在变革过程中出现“走三步退两步”的情况。


    说到底,任何企业的转型成果,不取决于对手的快慢、市场的优劣,而是取决于自身的决心、魄力和手段。事实上,很多家电企业转型第一步,不是去一线市场上“大刀阔斧”地砍代理商、砍经销商、强促销卖货推广、全员营销,而是在内部建立全员服务客户和用户的新意识,以及配套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平台举措。说白了,就是要服务的重构。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满足用户需求、配合客户营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内部的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全面梳理和重构。


    首先,在战略上,要从过去的管理客户、不相信用户的经营理念,全面转变为服务客户、相信用户的经营思路。真正让企业这个大平台,成为客户的后台、用户的娘家。


    其次,在策略上,内部除了营销服务部门,相应的财务、法务,以及产品研发、品质制造,都要建立起大服务大局观,彻底扭转过去的管理、管控、风险理念,转变为经营、服务、诚信的新服务体系。


    再者,在经营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须要将内部的服务体系打通、内部服务平台走顺,然后再面向一线市场进行变革举措的落地和实施。最终,才能实现转型变革的内力与外力协同,让企业与客户和用户共赢。


    当然,对于所有家电企业来说,从管理经营思维到服务经营思维的转变,需要过程和时间,更需要手段和方法。那就是,如何将企业经营风险的管控,从事前的严防 死守变为全流程的参与和推动,以服务代替监管,彻底扭转与家电客户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变成利益共创共赢的商业关系。


    只有通过重构服务,将家电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大服务平台、大服务体系,真正让客户在市场上放开手脚,让用户获得尊重和信任,相信很多家电企业的转型,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来源:家电圈)

    阅读全文
  • 最近,经常有读者问装小宝,“家居产品到底是应该做品类还是做品牌?”、“家居品牌请流量明星有不有用?”、“传统家居行业怎样才能避免被互联网企业颠覆?”......看了一圈之后,发现大家普遍都在感叹一点——家居行业的品牌营销不好做啊......


    真的是这样吗?比起在执行的时候到处抱怨,不如在策划之前就好好研究一下那些业内强势品牌是怎么一步步营销的。这两天正好看到顾家家居的“37周年聚惠季”主题营销campaign,装小宝今天就用顾家的案例给你们内部分享一下,家居品牌到底应该如何做营销?


    1


    明星助阵刷新品牌印象


    在品牌营销中,明星代言是一条捷径,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曝光以赢得消费者注意和接受。很多品牌商都知道做广告要找代言人,但如何找代言人、找哪个人代言却成了一门玄学——有的品牌只看老板是哪位明星的粉丝,有的品牌只看代理商推荐谁,更有甚者只听风水先生的......


    明星代言策略是科学,不是玄学。


    这个4月,正值顾家家居37周年生日。为此,顾家特别邀请了洪荒少女傅园慧以“顾家聚惠官”的身份与顾家家居春季新品共同亮相。双方还合作定制了一支互动H5,用幽默风趣的形式展现出家居品牌明星助阵的新玩法。


    01.人设契合度


    品牌与明星之间的合作,对于人设契合度的把握是关键。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选择傅园慧来为此次营销季助阵,一方面是她运动健将的身份能够为品牌带来老少咸宜、积极正面的传播影响;另一方面,傅园慧幽默搞笑的个人风格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与她的合作能够刷新大众对顾家家居的品牌印象,让顾家变得更加年轻化、娱乐化,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从明星的角度来看,顾家家居“顾家、爱家”的品牌人设和“再忙也要顾家”的品牌倡议对于常年外出比赛的傅园慧来说,也几乎是她个人日常的写照。


    顾家家居与傅园慧的人设契合,让双方都在此次营销季中赢得掌声。


    02.明星合作模式


    一般品牌找明星合作只会代言,而顾家找来傅园慧是当“聚惠官”。从代言人到“聚惠官”的升级,背后实际上是从广告到内容的升级。


    在过去,传统家居企业一找明星合作就是带明星去家居卖场站台,场景气氛尴尬不说,对于明星线下引流的效果也有限。长期下来,这种粗糙的合作模式无疑是品牌对明星资源的极度浪费。


    而顾家与傅园慧的定制H5可以说是给传统家居企业与用户沟通开辟了一个新场景。一方面,H5依靠年轻用户更为喜爱的社交媒体为载体,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能够降低传统品牌与用户的沟通阻力,在沟通效率上更为高效;


    另一方面,相较于明星线下站台引导受众被动接受,H5的互动感能够让用户深度参与营销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甚至对用户产生晕轮效应,刺激用户对H5中展现出来的美好生活进行需求期待,进而对顾家家居产生消费渴望。


    顾家的例子告诉我们,科学地选择明星与合作模式,一场主题营销至少就成功了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在于品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积累。


    2


    渠道融合创新零售模式


    在传统家居零售模式中,线上线下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受到“信息蒙蔽”,人、货、场、时都由于没有数据赋能而变得效率低下,最终难以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消费趋势。


    新零售聚惠老客户


    顾家深谙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之道,早早就在新零售战场进行了布局:通过打通企业信息渠道进而打通用户流量渠道,围绕线上线下进行用户唤醒,深化用户购物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在老用户中寻找忠实粉丝,以顾家37岁的周年礼进行回馈。


    周年定制礼盒


    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顾家家居对O2O商业模式的探索完成了企业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这些创新也让顾家在精准营销上更进一步,更好地维护并拓展用户。


    3


    新品传播强调产品信念


    虽然这个时代离不开互联网,但家居行业说到底是个”手艺行业“,匠心制造是家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门主前面谈的营销全都建立在产品基础上,如果你的产品力不行,做再多营销也是枉然。


    门主很赞赏顾家的一点,就是他们对产品的信念。普通家居品牌往往都是市场导向、爆款导向,什么火卖什么,很少会为研发推广一款新品去倾注较大的精力;而出于对产品的信心,顾家的营销宣传就敢于以新品为主:


    4月6号,顾家家居”春季新品,等你来聚“灯光秀在杭州、天津、西安、武汉、长沙等五大城市的地标建筑上演,正式拉开了顾家“37周年聚惠季”暨超级品牌日的序幕。


    4月7号,为了宣传主打单品”兰亭序“,顾家携手南门书法创始人朱敬一共同致敬1666年前王羲之与亲朋好友在会稽山的”欢聚“,用当代青年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来表达顾家对于生活空间的想象和对于家庭陪伴的思考。


    无论是”灯光秀“还是”兰亭序“,都体现了顾家对于产品品质的坚持以及打造打造多品类生活空间的战略。产品,才是顾家营销之道的核心。


    对品牌印象的改善,对零售模式的探索,对产品信念的坚持。37年来,顾家一步步进行营销创新在消费者心中打造了一个能够提供好设计、好产品、好服务的家居品牌形象。


    看完顾家的这些案例,你还觉得家居行业难做营销吗?

    阅读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