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集中发力适老化家电,老年人的需求不仅是粗暴的“放大字体”
详细内容

品牌集中发力适老化家电,老年人的需求不仅是粗暴的“放大字体”

时间:2022-06-11     人气:887     来源:腾讯家居•贝壳     作者:
概述:美的推出了高科技适老化品牌“美颐享”,同时发布了AI爸妈云管家系统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和美颐享舒养热水器、美颐享环绕坐式淋浴器等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

  近日,美的推出了高科技适老化品牌“美颐享”,同时发布了AI爸妈云管家系统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和美颐享舒养热水器、美颐享环绕坐式淋浴器等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具体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产品,在细分人群需求创造消费市场的当下,针对老年人的家电产品虽有庞大的受众用户,一些头部家电企业也屡屡涉猎,但却一直未能形成市场规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适老化家电产品的方向又如何?

  适老化家电正加速从概念落地为现实

  “首先整个生态的氛围还没有被完全关注到。”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住建空间事业部住宅设备BU松下康养营销总监方健向中国家电网记者表示,当前社会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因此没有足够多的成熟品类可以完全涵盖到适老化产品中。

  随着年轻一代,特别是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当前家电市场的主要精力以年轻消费者需求为主要方向,针对80后、90后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一系列兼具高科技、高颜值的产品,来契合并引领年轻群体的诉求,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人的需求和体验。如在家电全面智能化发展大趋势下,一些智能化功能对老年人而言却代表着繁琐与复杂,不够友好。

  以智能电视为例,在其操作和使用方面,从产品的硬件配置、遥控器、信号接口,到操作系统界面、具体收视操作、收视体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年用户带来了困惑。在中国家电网发布的《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中,15.6%的老年用户认为目前电视的操作难度为“不太容易操作”和“非常不容易操作”。

  另一方面,对大多数家庭而言,购买家电产品的任务大多落在年轻人身上,同时基于大部分老年人都更习惯线下购物、看到实物才放心的消费特性,与之对应的,在传统家电大卖场上,能匹配、满足老年人售前服务购物习惯的消费场景还较少,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适老化家电的发展。

  虽然当前我国适老化家电尚未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主流家电企业已经开始在此方向上发力并有所建树。在今年的两会上,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和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均就如何智慧养老带来了自己的提案,以期让更多的老年人切实享受到智能科技的成果,提升居家养老生活质量。

  具体到各企业推出的适老化家电产品,海信电视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家电网记者,海信电视专门设计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简洁模式”,让智能电视的操控比传统电视更简单,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此外海信操作系统还支持包括粤语、四川话、长沙话、上海话等在内的24种方言识别,这对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人来说很实用;格力推出了馨天翁系列空调,其遥控器按键排列更为简单、字体也更大的同时,配备了语音播报功能;海尔从生活场景出发,如智慧卧室可感知老年人的睡眠状态,匹配温度适宜的吹风等......适老化家电产品正加速从概念落地为现实。

  何为适老?不是简单粗暴的“放大字体”

  谈及适老化产品,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大字体”、“加大声音”、“功能减少”,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赵振宇博士在2021中国家电技术大会上表示,其实现在很多老年人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保持着热情和好奇心,在做产品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机能逐渐衰减下的特殊需求,也要将老年人在心理、情感上的因素考虑在内,以满足老年人消费心理变化而带来的新要求。

  从老年人的痛点出发,在功能、细节上注重产品使用和操作体验,是适老化家电产品的重点。赵振宇表示“如根据老年人身高、手臂抬高度、蹲高限度等,设计家电产品尺寸的高度、深度、操作角度、打开方式;针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可在冰箱内部区域划分上设置特殊物品存放区、开发智能提醒食材保质期功能;在安全防护方面,自动断电功能、存在不安全条件风险时报警功能等等。”这些都是适老化家电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又如前文提及的智能化功能,对于老年人而言,其大部分功能反而是以科技为生活做了“加法”,其实这是功能与需求的错配,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以科技助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呢?“大部分家庭都希望产品具有语音交互功能。”赵振宇说,一方面能提高操作的体验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原本冰冷的家电产品带有情感温度。

  上述《调研报告》也指出,在“希望电视具有哪些功能点”上,“摆脱遥控器,完全通过语音来控制电视操作”的获选率最高,达47.9%。海信电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信电视适老化设计已经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智能识别算法,以及手势、肢体、人脸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智能跟焦、边看边聊、小聚识图、AIPQ、AIAQ等前沿功能,未来还将围绕适老化在语音控制、手势控制、智能适老服务推送、智能陪伴等功能上持续升级。

  产品有了,下一步就是在市场都向年轻人靠拢的大趋势下,如何对消费者进行适老化家电产品的普及教育问题。

  在方健看来,这是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感上的认知和建设,要内在提升产品外在加速普及来推进发展。“要让好的产品有所突出,适老化产品是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的,要将更多创新技术和设计落地到产品制造和细节提升上,使他们的使用体验更便捷、舒适。其次,企业要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去认知产品,做好产品的宣传普及工作,在多渠道上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产品,减少购买屏障。”方健还提到了产品售价问题,他表示一些产品过高的单价大大抬高了购买门槛,现在都提倡普惠型养老,要结合国情和老年人的接受心理,让产品单价更亲民。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国际电联(ITU)将此次主题定为了“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用于老年人生活辅助的智能家电系统架构模型》和《适用于老年人的家用电器通用技术要求》两项适老化家电国家标准,对家电产品在适老化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宏观层面的不断关注、各家电企业的持续投入,老年人能够真正体验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与此同时,“银发经济”的巨大市场前景也将会成为家电产业新的增长引擎。

  文章来源:中国家电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预制菜,一种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如今正和自热火锅、速冻饺子等速食品一道,加速堆满人们的冰箱。即食、即烹、即热、即配的预制菜,已成为疫情、“宅经济”背景下的市场新宠。

      一组数据能够反映预制菜现在到底有多火。

      2021年,我国预制菜赛道融资达十多起、共获投融资数十亿元。

      据央视财经消息,今年3月份,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增长同比超过了100%。

      今年以来,预制菜概念股持普遍迎来大涨,3-4月多支股股价轮番涨停。

      在大多数调研机构看来,预制菜不是短期爆红的风口产业,而是持续增长的长期赛道。随着预制菜的崛起一定程度又带热了智能炒菜机。作为厨房场景的新兴品类,智能炒菜机一经问世便凭借“方便”和“智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尤其在新冠疫情以及抖音、小红书的直播带货的簇拥下,曾彻底引爆了市场。有相关数据显示,空气炸锅、原汁机、炒菜机已成为年轻人的厨房三件宝。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火爆消费圈的智能炒菜机,这两年市场出现了退烧的局面。很多人表示使用一段时间后,炒菜机鸡肋之处渐显,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在备菜与清洗上。美食家们应该都知道,相比炒菜这一道程序,往往备菜的过程才是最花费时间的,从摘菜到清洗,再到最后的切菜,这都需要人力劳动,智能炒菜机既然打上了懒人经济的符号,但在实际的使用上并不能过多满足人们解放双手的需求,这显然让人失望。

      如今预制菜市场的崛起,很好的解决了炒菜的备菜准备,让自动炒菜机在使用上变得更加便利,消费者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切菜洗菜,只需将菜品倒入炒菜机中,设定好时间就能得到香喷喷的菜肴。而且目前半加工菜逐渐丰富,购买渠道多样化,一些半加工菜在购买时还能选择分量,即烧即吃,避免浪费和吃剩饭的问题。

      对此有业界专家表示,“预制菜+智能炒菜机”这样的组合就能实现全烹饪流程自动化,从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消费者双手,这将推动智能炒菜机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炒菜机品牌除了一些传统厨房小家电大牌,如美的、九阳、苏泊尔外,还有部分新晋品牌也逐渐加入,如饭来,添可、tokit等,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相关机构数据显示,随着智能炒菜机的市场认可度得到提升,行业不断走向成熟,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并有望在2023年逼近1500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家电网

    阅读全文
  •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的趋势越发明显,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由此造成的影响,在建筑、家装行业尤为明显。

      老化且断档,成本上涨,用工难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调查队的数据显示,传统的建筑业从业者主要是高龄农民工,30岁以下人群从事建筑、装修的占15.0%,而50岁以上的占比则为42.7%。据另一项统计,2007年到2017年,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10年时间平均年龄增加了10岁。由此不难看出,现在愿意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不仅在变少,还在变老。

      除了出现老化且断档的现象,近年来装修工费还一直持上涨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春招季,施工人员和室内装潢设计师的招聘需求环比分别大增361.11%和280.24%,装修建筑类职位平均薪酬达到了每月7003元,同比增长11.79%。装修公司爱空间曾表示,从2020年到2021年工人工费涨幅10%左右,从2021年单量来看,爱空间工人收入同比增长25%,而且2022年订单量相较前两年递增30%。随着装饰市场供需比逐步上升,装企劳动力获取成本逐渐增加。

      对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用工压力的问题,上市装饰企业东易日盛在2021年的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从事的家庭建筑装饰中的施工作业,通过具备建筑工程劳务分包资质的专业劳务分包公司实施。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经济高速发展但“人口红利”逐步减退的背景下,企业用人需求与市场供应的短缺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未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压力较大。公司所处的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劳动力使用量大的特点,随着未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势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压力。

      无独有隅,作为面向高端客户的装饰龙头企业,华南区上市家装企业名雕装饰股份也表示公司所属的住宅装饰行业,在人工成本方面,劳动力紧缺及人工工资上涨造成的费用,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延续。

      装企改善劳务管理模式,应对成本压力冲击

      面对劳动力紧缺和成本上涨的难关,名雕装饰股份表示已有应对良策,会通过持续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和工艺标准化来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通过扩大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的规模和精细化的数据管理来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度。东易日盛亦表示,在劳务管理模式上,公司将尝试推动自有产业工人试点,实行劳务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人工成本,优化财务结构。公司还将持续加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不断优化工作思维和管理意识,快速适应数字化时代管理的要求,保障业务落地。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明显,家装市场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游房地产领域的制约,随着成本上涨、家装业态变化,装企应如何立足自身有限的资源环境,在尽力合理控制成本支出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未来人力资本配置的激烈竞争中来,这尚需装企好好地思考。


    阅读全文
  • 分享